俞老师的这本书是一部讲述新东方发展史和个人成长史的一本书。全书一共十章,前九章讲述新东方从无到有,从借照办学到公司上市,从孤身一人到朋友合伙到系统正规,最后一章讲述个人成长和未来展望,剖析自己。整本书读下来,我觉得俞老师的这本书写的通俗易懂,朴实中带着真诚,犹如一位老者讲这一生的经历向晚辈进行一个回顾,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字字带着真诚,对年轻人还是有一定的启发。
新东方的从无到有也是经历了漫长但也快速的发展过程,为了攒钱出国留学在校内创办培训班,受到处分后辞职创业,从借照经营到合伙企业,最后到上市公司。之所以说是漫长,是因为创业过程的艰辛,但又快速是因为从0到1一共也不到三十年。在当今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每个年轻人都会憧憬过或者曾经憧憬过进行创业,甚至不乏有人想成为俞敏洪第二。俞老师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创业的过程中,第一要选对行业,第二就是要选对人。创业也不是盲目的,不是头脑发热的,首先要对自己要进行的行业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想法,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能力。接下来就是找伙伴,俞老师找伙伴的原则是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强于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这也符合大众的思维,毕竟人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是优秀的,自己能力薄弱的方面还是需要更专业的人员,正所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新东方前期的合伙阶段是我羡慕的阶段,也可能是我羡慕的那种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共同努力的状态吧。那种白天吵得面红耳赤,晚上坐下来喝酒吃肉畅谈理想,好不快哉。白天奔的是生活,晚上聊的是人生。
俞老师在书的最后一章自我剖析中,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民族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书中说到新东方接下来要做的四件事:一是为孩子们创造一套全面成长的教育体系;二是建立家庭教育体系;三是关注科技给教育带来的变革;四是促进均衡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农村孩子得不到城市孩子所拥有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只能会被落得越来越远,最后与社会形成一种撕裂的状态。俞老师将这件事变成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确实值得敬佩,这是一件伟大的事。
现在双减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对新东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个机遇。董宇辉的出圈让我们知道有文化的人带货原来真的是可以和诗一样,东方甄选的成功其实也不例外,新东方的人的血液里一直都在流淌着创业的基因,比如罗永浩,李笑来,陈向东等等。优秀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也希望东方之光可以继续照亮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