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悉达多》,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这是读时心情的一种起伏。书以悉达多的一生经历为一条线,悉达多的一生,是太多人一生的某个部分。我以为有太多太多的人都能够在悉达多身上看到自己,看到那个曾经被欲念侵蚀与网住的自己。但没有人能够像悉达多这样,丰富。悉达多的人生,是充满曲折的,是跟我的想象不一样的。
悉达多出生在一个婆罗门的贵族,从小就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与各种人交流、谈论,他的灵魂不安宁,他渴望着找到“我”,于是他去加入了苦行僧的行列——成为“沙门”。在作为沙门的修炼中,他学会了“能够思想,能够等待,能够斋戒”,他决定离开沙门之后,见到了佛——乔达摩。他与这位世尊进行对话,认为自己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得走自己的路,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来选择与拒绝。他想:“佛,却给了我一件东西——悉达多,我自己。”
在他离开佛之后,他觉悟到这个世界的美丽,天河林山,色彩绚烂,他觉醒了,发现了自己之前的闭塞,获得了新生。同时,他感受到了孤独,他不是婆罗门,也不是沙门的苦修者,也不是一个隐士,四周的世界消失了,他像是一颗天上的星,冰冷的绝望感淹没了他,然而他却比以前更加自信。
这时候,第一部结束了。一开始读第一部时,我有些压抑,一个饱读诗书的婆罗门,为了寻找自己,寻找自己的目标,离开家乡,成为苦修者,离开苦修者的队伍,拜见乔达摩,说着一些我并不能够十分理解的话语。离开乔达摩之后,他发现了这个从来没发现过的世界,这个绚烂的世界,也让我这个读者的心里开始有阳光涌进来。
书的第二部,让我感到了诧异。第一部分的基调让我觉得,这是一个艰难的寻找自己的路途,我没有想到第二部分,悉达多开始寻找爱情,开始陷入了世俗的生活。他遇到了甘玛拉,他生命中除了给他生命的母亲之外,最最重要的女人,且不管他们是否真心相爱过,甘玛拉把悉达多带入了一个他从来没进入过的世界,让他学会做生意、赚钱,学会性与爱,渐渐地,悉达多在这个世俗世界里,沦陷。“悉达多已经被这个世俗世界层层网住。欢乐困住了他,贪婪困住了他,懒惰占据了他,最后连那他一向最看不起并视之为最愚蠢的恶习——欲心,也侵蚀了他。他坠入了财产、财富和财宝所布下的陷阱。这时候,它们不再是一种游戏和一个玩具了,而已变成了一条锁链和一副重担。悉达多在一条弯弯曲曲的荒诞路径上流浪,这是一条最后的也是最堕落的路——赌博。”故事并没有像我想的那么发展,我以为这种世俗的生活,一开始就应该出现,没想到是出现在他生命的中端,而不是最初,没想到是在他饱读诗书后,经历了沙门的苦修后,经历了朝佛的洗礼后。在我心中,一个原来带着遥不可及光芒的悉达多,顿时鲜活起来。可能就是因为,他世俗了。
终于,有一天,他在梦里要走出这个世俗的泥淖了。他的心中充满了厌倦、苦痛、死亡,当到达一个极致的时候,他又变化了。他心中的“我”死了,他又一次重生了。他在河边,寻找摆渡人。和摆渡人瓦树地瓦一起,让河水来教导他,倾听河水,听到过往、现在的一切,他不再执着于悲哀或笑声,他能够倾听所有的声音。他的“我”正与万物融汇在一起,我想这无疑又是一种境界的提升,年迈的悉达多,终于停止了和自己的命运的抗争,脸上闪烁着智慧和宁静。此时的悉达多也是一个佛了。这时候,悉达多也成为了世尊,兜兜转转,轮轮回回,有太多东西需要时间、需要经历、需要开导、需要历练、需要沉淀、需要彻悟。
悉达多的一生经历了几个转变呢?从婆罗门到沙门,从沙门到朝佛,从新生到陷入世俗,从陷入世俗到重生,从重生到与万物为一体,大概说来,我觉得有五次转变。并不平坦,也非直线,升升降降,总是在等待着一些时刻的到来。面对那些时刻,需要勇气,需要壮士断腕。我们通俗所谓的量变到质变,也有分明的体现。
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心里并不一定乐意去接受一些转变,去直面一些困难。就像悉达多在世俗社会里那样,他已经被这些东西侵蚀了,我们在自己的社会里,也被太多的东西所侵蚀。我们不愿去思考,不愿去分析,不愿走出自己给自己画的圈圈,没有勇气,没有力量,生老病死。所以,这个世上,悉达多并不多。人容易被两种情绪所操纵,一是恐惧二是贪婪。我们的每个决定、每种选择,或多或少都与自己的这两种情绪有关,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它们控制着,悉达多后来也被它们控制了,但他靠着从前的积淀适时地走出来,把命运控制到自己手中,把情绪控制到自己手中。我们呢,我们并不会直视自己心里的东西,也许太过血淋淋,不忍面对,因为不忍不敢不能,后来的后来便失去了意义,只是重复一些机械的动作,没钱了就去赚,赚来了又来还债。浅层的原因都能说出来,但深层呢?
悉达多心中的那只“鸟”从未死去过,正是因为这只鸟一直活着,才一次次地啄醒悉达多。我们心中也有一只“鸟”,我们不要让它遗失在心灵的角落里,时时看望它,照顾它,去和它说说话吧。它在的,我们能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