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铅笔的眼睛


前几天把下班闲暇时画在A4纸上的素描po到了朋友圈里,得到了许多点赞。

对我来说,业余画素描这件事始终有一个遗憾就是,小时候学美术几年,到了中学戛然而止,我的美术基础就停留在了石膏五官的阶段。后来自学过一段时间的人像,人体,不得其法,到了高三时就完全搁置了。这结果就是,可能单看我画五官的素描还算像模像样,其实我却没办法完整的画出一张面部来,比例和肌肉结构完全掌握不对。

这就是早年的基础没有学到位的缘故,如今想要再进步就难上加难了。

可是最近有人问我,画画怎么开始学,我答先学素描,可以买本基础教材跟着学。他答基础教材太无聊了,都是画线条。这我就无奈了。不先学画线条,又怎么继续学别的东西呢?就我这点水平,当年单独练线条就练了几个星期,每天就在一张纸上练排线。对绘画来说,素描是基础,对素描来说,线条是基础,绘画人的线条就好比是写作人的文字,连字都不会写,怎么写文章?又好比是打球,我看到有些青年把球像杂耍似的乱运,一到正式比赛球就被轻松掏掉,这种事情在各种场合都是屡见不鲜。

绘画自学的瓶颈让我认定了一个道理:不把基础的东西不厌其烦的一遍遍重复,就没办法持续的进步。后来读有名的小说比方四大名著,我每一本都来回读了数十遍,再读那些猎奇解读就发觉分辨力强了很多,哪些有道理,哪些是博眼球的垃圾自己就心中有数。后来看电影,我也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把《教父》之类的豆瓣250经典看了许多遍,再欣赏更多的电影时,也觉得理解得更加顺畅了。

我发觉如今许多人浮躁到了一种境界了。比方看书这种事情,明明是一件点滴累积自我发现的过程,但凡够格写书单的人,必定是先不拘一格读了许多书,从这些书里找出自己喜欢的,再从这喜欢的书里继续寻觅出新的书。比方说你读了《挪威的森林》,推而广之去读村上春树的其他书,再去读村上推崇的菲茨杰拉德等人的作品,这就是读书人的良性扩展,也是读书一大乐趣所在。而如今倒好,动不动就是列书单,读书是一件最私人的事情,可知那书单是别人心头所好,对你来说又怎么会合适呢。我总觉得书单是如今网上对读者来说最没用的一类文章,偏偏随随便便就有一堆人蜂拥而至,我想知道,人家的书单,你真的喜欢吗?

我想起朴树说的那句话:我们非要那么急迫不可吗?

我很想告诉身边的朋友们,别太着急了,慢一点,再慢一点吧。比方像我这张在A4纸上的素描拙作,也是一笔一笔用线条搭建起来的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回国后在国际学校工作的三年的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对于这个校长助理和行政这个职业有很多的不理解和不全面的认识。校长...
    密斯小四月阅读 325评论 0 0
  • 自己在第三个本命年到来之际,突然意识到,困住我人生的竟不是很久以前烙印在脑海里的想到做到得到中的做到没有实现,竟不...
    Evaggggggg阅读 419评论 0 0
  •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去年的此...
    七云舒阅读 883评论 10 9
  • 这个头不低的中年男人,和宋岳庭一样的短寸发型,手臂和腰身有些消瘦,腿上有些结实的肌肉,青筋很明显的分布在手臂和小腿...
    卿诚1阅读 145评论 0 0
  • 4月的夜,躺在沙发上,放空自己,又回想起那样的画面,那样的镜头不断在眼前浮现。老太太拉着我的手......复...
    南囡小司阅读 19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