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诉我们,儿童青少年是精神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随着身体发育、第二性征出现、肌肉增强、身高陆续超过父母,青少年在力量上逐渐可与成人对抗,因此心理上也快速发生了变化,更愿意独立起来,自己决定自己所有的事情。
于是,当与父母的愿望产生冲突,或是与学校的教育出现差距时,各种精神心理问题就容易被诱发。
产生心理问题和成绩好坏没有必然联系
专家还表示,曾经大家都以为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容易与父母或是老师产生矛盾,事实上近年来成绩好的孩子他们在临床上接诊得越来越多,更糟糕的是,成绩好的孩子一般自我认知更强烈,治疗起来往往难度更大。
父母关心孩子要掌握方法,
不能只停留在吃、穿、用的层面
青春期的孩子难相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此年龄段的孩子心理想法是抽象的,关注内心的需求,而父母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吃、穿、用等物质层面,双方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我们总会听到孩子抱怨父母:“从来没有感受到你们的关心!”
因此,家长如果能适当转变一下关心孩子的方式,耐心倾听他们的内心,一些青春期叛逆甚至是心理问题就能避免发生。
尽量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她
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生意而未跟孩子交流,有的动不动就棍棒伺候,或者经常拿某某孩子做对比,或者让孩子刷题刷题刷题……
在青春期,孩子们的不满会以各种形式爆发出来。
爱与陪伴,这才是父母应该给的。如果确实忙于生计没有时间,也请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情况,你都爱他,一直告诉他,让他深信不疑。
给孩子自尊也很重要
中学阶段的孩子,最显著的特征是有很强的自尊心。这时期的孩子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被爱、被保护,他们更渴求得到尊重和理解。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孩子如果经常被父母当众批评、揭短,那么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会产生以丑为美的心理。套用一句话,“你说我笨,我就笨给你看”。
外表乖巧的孩子更应该密切关注
有些孩子比较安静、听话,生活学习均不需要家长操心,许多家长就乐得轻松,忙自己的事去了。
但其实表面的风平浪静,有可能暗潮涌动,若等观察到,可能就晚了。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孩子的心。对于孩子的事,虽然并不是要事事参与,但沟通和了解孩子的内心在青春期尤其重要。
把孩子当作同事一样尊重对待
有的女孩子也是这样。有一个单亲妈妈看女孩子日记,结果孩子离家出走,妈妈很着急。那时候在央视《今日说法》节目,我和这位妈妈有一个连线,妈妈问我怎么办。我问她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同事在办公桌放一本日记你会翻看吗?她说不会。那你为什么看孩子的日记?她说我想了解她的心理。但孩子已经长大了,她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心理空间了。你不能这样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动涉及她隐私的东西
从孩子的态度中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上的问题
当孩子对你不尊重的时候,你一定有不自重的表现。有的父母爱得没有节制,他今天对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对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后有苦头吃。在家里你要让他明白,让他先反省自己,然后再告诉他。
关注孩子好朋友及其相关家庭背景
我们要让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让他跟不好的朋友同流合污。
关注孩子的兴趣,尽可能与他共同感兴趣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也是找到他未来的职业所向。
给孩子信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
孩子青春期时,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唠叨,你的唠叨只会让他离你越来越远,话要说,一两句足够了。
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出骄傲
我们夸孩子不能只是以学习多好作为评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时候他怎么照顾我,孩子在班里是不是做了一件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说,妈妈,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离婚了,我以后要跟他做朋友。我就夸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别人不好,但是愿意去了解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时候,你要肯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