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棵幸福树。看它一眼,看着它这么稳稳地杵着,枝叶摇曳,居然真觉得心底随之漾开一丝幸福感。
小时背古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敬佩这是多么超脱的境界,如今想来,却觉得若真如此,人和生活都该多寡淡木然,了无生机生趣。身处俗世,就要有些欲求可追,才好在苦累之间体味到刹那满足和幸福。
抚平世俗凡人心,最是人间烟火气。
最近心底太不太平。妈生病住院,小P反复发烧,哥和L的撤股风波朝着最不想看见的方向发展。难以相见L怎么会在一个春节期间糊涂转变至此。又或者是积重难返?看过一些人和事,越发意识到一个人的少年时期对成年后的人生际遇影响多深远。或早或晚,总有显现。
一面怒其不争,一面又不自觉地代入弱者同情,能够理解他的悲愤和冲动。人如果都能把情分看得重于金钱一些多好,相互宽容一些,少一些精明算计,也就不会有这么多不欢而散。矛盾冲突的两个人,偏偏都要步步紧逼、相互较劲,一步步催化得事情膨胀成原本不想的样子。身处局外,我认为哥哥可以跳开眼前的得失再大度一些,求个以后的心安,奈何局中人就要争眼下的输赢。
有时会想,如果我此刻有很多钱就好了,我去补齐他们之间这点漏洞,花钱买个相安无事的心清净,不值么。
小时候好像有很多次如果的想法。看到不幸的老人,木讷又善良的光棍,穷困因而唯诺的人,总想如果我有很多钱,一定要无偿又不伤自尊地为他们做什么。所以我想快些长大,幻想成为富甲一方的人。
直到有一天,P在给我的笔记本上写,【做好自己的观世音,再做别人的如来佛】,我才渐渐明白,我还只是一个泥菩萨过江时,独善其身或许才是当下最恰当、长远最正确的行径。我开始给自己的心做减法,放下一些无能为力的背负,不再把别人的人生都缚在自己身上,我告诉自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各人有各人的命。我尽力做力所能及的就好,前提是先给自己留好余地。
放下的瞬间,清晰地感觉到一阵轻松。那一晚终于开始不再忧虑哥哥的生意好不好,安稳地睡了次整觉。
尽管日后也一次次自问过是否我变得无情,或者是说成为大人,心都会越来越坚硬?
利字头上一把刀,我一直回避情感被金钱捆绑的可能,不想要给它验证人性的机会,害怕看见赤裸的丑。没料想,现实真的上演在眼前,亲情的牵系如此不堪一击到令我觉得压抑又荒诞。是真的么,怎么发生的?
我想我应该给L打个电话聊一聊,哪怕出于责任,出于小姨的身份,不然我不能心安,好像自觉有愧看着他如此。可是我又一天一天拖下去,怵打这个电话,怕听见真实的他的情绪该如何收场。
明天吧。明天一定打。总要有人主动担一些不计回报的道义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