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玩游戏,经常模仿电视剧里面的人物,一本正经的说:来人,把他拖出去,斩了!我们看古装剧,也经常有人说:来人把他打入死牢,秋后问斩。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古人为什么要等到秋后问斩吗?斩首为什么要等到午时三刻哪?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斩首之刑里的学问。
先来说说为什么得要秋后问斩。顾名思义,秋后问斩就是指秋天以后再问斩。那么为什么要等到秋天以后才能问斩哪?秋天与春夏不同,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在秋后问斩就是为了顺应天意,象征自然界的肃杀。不仅如此,在二十四节气日,皇帝生日,等重大节日时都不能进行斩首。
在隋唐以后,重案要案都要由中央复审复核,死罪也要多次审核后,提交皇帝,由皇帝来亲笔勾决。后来到了明清时期又引入了"秋审""和"朝审"制。朝审制,就是在每年霜降后的十日,三法司同三品以上高官会审京畿附近的死囚。而秋审是指,每年八月中旬复审各省死刑案件。朝审与秋审后把死刑案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四类,除情实类由皇帝勾决后执行死刑外,其他三类均可免除死刑。
那么午时三刻又是什么讲究哪?众所周知,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午时三刻是一天阳气最盛的时刻。在这个时候,处决十恶不赦的死刑犯,就是为了用最盛的阳气压制死刑犯,阴气即散,让他们连鬼都做不了。
斩首之刑,是古代处决犯人的刑法之一,手段非常残忍,但是,从斩首之刑可以看得出古人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生命的反思。
文/王盛隆 图/网络 编辑/韩小忆
投稿邮箱:itangdi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