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智君
原创作品,转载需要作者授权
背景
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人群——他们聚集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或者城乡接合部。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的乡村,在城里干一些零碎活儿;他们穿戴破旧,满脸灰尘,人们习惯称呼他们“站大岗的”。
他们的故事会让你笑得心酸。
故事:丢手艺
“站大岗的”干的活儿很杂,还很细碎,涉及面也特别广,而且哪样活儿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如果没那弯弯肚子,真吃不了这镰刀头。
初来咋到,大部分人虚心、认学,摸着石头过河,逐渐“锻炼成长”。套路是先拜师傅,干活给师傅打下手,跑龙套,少挣钱或者不挣钱。
等技术掌握了,窍门摸清了,再独挑大梁。一茬接一茬,循环往复,这些人就能经得起大浪淘沙的冲刷,站稳脚跟儿不动摇。
郭德刚有个很有名的段子,说有个二百五包工头,本来是挖深井的活儿,他垒起个烟囱,原因是图纸看倒了。
“站大岗的”也有装明白的,干了一溜十三遭,不仅闹得尴尬难堪,损失也非常惨重。
小杜来自望奎县,在农村老家学过两天电焊。他把这段经历常挂在嘴边,炫耀自己的焊活儿如何好。
他看“站大岗的”堆儿里焊工挺吃香,也鼓弄台电焊机,置办了工具,大胆的对外揽活儿。
前几天,七区一雇主改装暖气,来“站大岗的”这里找人。小杜听说有焊活儿,自告奋勇地去了。
到了地方,他装开大瓣蒜,一顿瞎白话:什么小户区单循环,什么下管凉上管热等等。
雇主听他说得条条是道,向他竖起大拇指:“高手在民间!”
小杜用上了浑身的解数,忙活小半天,活儿干完了,俏钱挣了,还真有几分成就感。
让他没想到是,第二天一早,雇主就找来了,说暖气管的焊口窜水,把地板给泡了,直接损失上千元。
当时吓得小杜后脊梁直冒冷汗。他赶忙请上老师傅,前去好顿忙活才把焊口处理好。
雇主虽然没让他包赔损失,但工钱追回。小杜闹个白干活儿不算,还得掏钱答谢师傅。
这件事后,小杜都不好意思抬头见人了。
站大岗的系列故事,既是组合,又独立成篇,期期精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