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看到一篇文章,然后想起丽江
当它早被“艳遇之城”的帽子压的抬不起头来
我依然愿意相信,这还是我的丽江,我们的丽江
曾看到一篇批评大冰的文章(虽不赞同,但有兴趣大家可以搜“把大冰拉下神坛”看看),就想到了丽江。
大冰,原来山东台少儿节目主持人,后来开酒吧唱民谣写书演讲,在他的书里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丽江。很感谢他,几年前,我也因一段他关于江湖和自由度演讲而感动,来到丽江做义工,在云南待了一月有余,并恋上这个美丽的地方。
他在演讲中提到他和朋友的营地是一间名叫“大冰的小屋”的酒吧,我找好地图打听好地址,却始终未曾前往,莫名有种“近乡情更怯”之感,很担心现实会打破美好。就每天或结伴或独自一人在古城里随意逛逛,拿着本子和录音笔随时记录感想,后来整理成册(就是上面那张图)。
也许是因为没有以游客的身份来到这里,心中不求艳遇,眼里就少了繁杂,脚步便会自觉走向简单的风景。
那时的所思所写,现在看看还挺有趣,拿几篇分享给大家。
◆◆◆
[ 拥有即生活 ]
信奉“生活在别处”的时候,坚定的相信这才是热忱、才是青春、才是积极的生活状态。
后来才觉得,我此刻拥有的,不就是生活么。
可以安心读书,就细细翻阅和体悟;可以出去走走,就开放心胸去感受生活。
要看,便看得真切,要听,就由耳及心。
即便没有新书可读,不能行万里路,那么还有身边的朋友、家人,于细微小事中又何尝不能体味人事情由、获得精神的开悟呢?
再即便,我们真的困顿不堪、一无所有——至少我们还有自己,还有无限可能。
就好像现在,我坐在丽江古城里广场的长椅上晒太阳。
拥有这一身阳光,感觉好像拥有了整个宇宙。
◆◆◆
[ 走在古城(一)]
丽江古城,或者确切点叫大研古城,它本质上是个古城,而形式上是个景区。
来这里之前听说这是一座商业化严重(或说发达)、城内已无本地居民的古城,又听人们感慨这里和凤凰、阳朔并无大异。然而来到这里,却觉得还好,其实很好。
传说丽江古城的统领是一个木姓的睿智男人,彼时丽江常受别国窥视,于是他干脆下令丽江不修建城墙,意为“不抵抗”,从而保护了古城的完善和一方百姓平安。
现在的古城设施齐全、生活便捷,单一个“吃”字,便汇集了从东北饺子宴到夫妻肺片,从北京涮让肉到沙县小吃的各色美食,更不必说KFC之类快餐。
所以我觉得古城很不容易。
古时候在“国家”尊严和人民和平之间艰难的找取平衡,现在又牺牲部分特色赶上商业潮流,让游客同时体会着古城风情和便利服务,同时又让丽江再次闻名。
如果把丽江拟人化,那么这一定是一个能屈能伸,在家庭、事业和自我理想之间不断寻找平衡的男人。
他做得还不错,不是吗?
◆◆◆
[ 走在古城(二)]
我很喜欢在下午4、5点的时候在古城的巷子里闲逛。
不像清晨或深夜的静,也不似夜晚的喧闹。酒吧准备开张,咖啡店里有轻轻的音乐和歌声,天上有云朵和几缕霞。如果此时走在东大街上,扭头看看北方,就可以看到玉龙雪山在那儿安静的享受阳光。
一切都刚刚好。刚刚好,就最好。
走在古城里,看到一些店开,一些店关,知道一些人走,一些人来,就好像在看一本描写人生的书。
作为游人看来是风景的地方,如果居住在这里,那么这些风景就是生活;如果在这里开店创业,那么这里就是生意;而如果还未曾到过这里,那么这里,就是个梦想。
最好是可以兼而有之啊,但如果不行,也还好。
你看风景,我过生活,他做生意,得到自己最在乎的部分就好了。
大家各取所需,也还是公平的。
◆◆◆
[ 自由 ]
一天凌晨,我心情澎湃的发了条微博。
“只有在丽江,只有在丽江。
才有一群人等着两个人到深夜,
才有五湖四海的朋友在街头意外的相聚和单纯的狂欢,
才有无限的惊喜和可能。
丽江歌手小虎和仔仔,我每天晚上都来听他们唱一首《时光》,
多么美好!”
那天晚上,我和义工小艾的朋友们一群,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摆地摊,在广场上跟流浪歌手一群唱歌,也不知谁搬来一箱“风花雪月”,原本陌生的人们就开始碰杯、欢呼、唱歌、狂欢。
即便只是相识了一首歌的时间,曲终了,人散尽,又何妨?
生命中的万般滋味里,自由的味道一定特别美。
也许人们寻找和依恋的就是这样自由、开放、包容的感觉,而丽江这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就是理想主义者和商人们一起创造的乌托邦。
于是忍不住再多吸几口这样的空气了。
(现在,歌手小虎参加中国梦之声已经走向商业舞台,歌手仔仔还在丽江唱歌、旅行、生活,都不错不是吗?)
写到这里,很想念那时的丽江,也很想念那时的伙伴。
璐璐同在一城还一次未见,小艾去霓虹国读书,阿甘成了摄影师,小瑞正在走向灯光舞美的扛把子,杨希似乎做了广告人,小五哥改行做了调酒师,小倩为人师为人妻,还有小应、二厨暂无联系,和宵宵倒是见过一面,此后便只能看到他全国各地飞的照片。
义工之行结束后,大家便只在朋友圈里分享彼此的生活,偶尔点赞。
这可不就是生活么?
某段旅程我们一同走过,接着一头扎进各自的梦想与生活里,过得都不错,就很好的。
丽江啊,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