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自2008年,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众所周知,一临近端午节,屈原的名字就会自然地被人提起,他的绝唱《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总是催人激昂奋进。
屈原是民族爱国者,是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年民间百姓为让屈原完身升道成仙,避免江鱼吞噬他的尸首,纷纷用麦粑、粽子等食物投入江中“犒劳”鱼儿,为了纪念他,此后年年如是,这种纪念方式随着历史演变、时间沉淀,就逐渐和端午节的习俗融在一起,人们对端午节也就有一种别样的情怀,因此人们在端午节的问候声中是互祝“节日安康”而非“节日快乐”。
古人总是把情感和诗意注入到日常,会在每一个节日,用各种仪式感来度过。
打从我记事以来,端午节在我们家乡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
记得年幼时,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外,中午12点还会和玩伴们准时去河里洗凉水澡。
传说是洗“午时水”,洗后就不容易感冒。
端午节吃粽子是家乡人必不可少的一种应节方式。
我是半汕客家人,当年家乡里主动包粽子的乡亲很少,吃的粽子大多是远在潮汕平原地区的亲戚送来的。
粽子品种很多,有荤有素和碱水粽等。小时候吃的是数咸肉馅粽为主。这一带着五花肉醇厚的糯香陪伴着童年的自己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端午节。
近些年来,家乡包粽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外面卖的粽子品种虽多,却始终吃不出家乡的那种味道,自家包的粽子味道就是好,里面还饱含着满满的家乡节日情怀。
包粽子,工序繁琐。从摘苇叶(粽叶)、浸米、选料到嘴边至少需花上两天时间。
而今陈列在超市货架上的粽子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大都是流水线批量生产的,没一点的乡土味。
因为唯有老家的粽子和习俗才是最耐人寻味的。粽子在,乡音就在。
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修改于202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