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日本一名女性记者稻垣惠美子写的书,她写得非常好,里面充满了人生的感悟,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有着深深的共情!
来说说吧,这本书的作者稻垣惠美子从小就是优等生,念好学校、进入好公司,有稳定的收入、工作以及未来的退休金。她的人生原本就顺风顺水,一眼能看到退休的生活。
她在日本一家大企业朝日新闻社工作,她受领导重视一路走到中层,曾经过着高收入、高消费的白领生活,她当时以为买很多衣服、买高档化妆品就是幸福的,其实,很多东西买了都堆积起来,并没有怎么用,而且也没有想像中的那种幸福感。
当她38岁因工作调动,远离了大城市,也由于工作紧张原因没办法出去消费,只能自己去直销点买菜做饭,吃当地最实惠的乌冬面时,她竟然感觉到了久违的幸福感,她去爬山,不用再花高昂的健身费用,她在山中漫步途中看到很多朝圣者,内心充满了喜悦。
作者开始思考,幸福其实与钱没有关系,没有钱的生活也能过得很幸福。作者正值中年,在公司中面临着转型,要变动工作内容,重新学习并适应新的工作。
作者也开始思考,其实人不能太依赖公司,虽然公司给我们提供了优渥的待遇,但太依赖公司,就降低了人们理性的工作决策,被“金钱”和“人事”所摆布。作者在工作中推行了很多人员不敢提的意见,虽然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但也得罪人。
当作者降低公司依赖度,而且不再把金钱和工作联系起来时,感觉工作有趣起来,作者觉得“工作”应该不等于“公司”。“公司”也应该不等于“人生”。她开始考虑辞掉工作。
她最终决定在五十岁时辞职,因为五十岁干什么都还来得急,有精力。五十岁之前还应该存一些积蓄的。
作者辞职后才知道原来日本就是一个公司型的社会,办银行卡需要公司、租房子和失业保险都需要公司,原来国家也是依赖公司的。
作者开始尝试最节能的生活,换了一个小房子,以前买的那些衣服就只拿必须的即可,一些家电能不用就不用,晚上能不开灯就不开灯,作者断舍离后,才发现,在东京支付高昴的房租,大部分都是给大家电用的。没有洗衣机也能洗衣服,没有冰箱也可以。
作者没有结婚没有伴侣没有孩子,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人,她喜欢和一些无业的老人、年轻人聊天,从对方的身上也能看到自己。
作者开始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吃自己做的饭,没有了工作压力,保持健康的身体,也会写稿赚钱。
辞职了,并不代表不再工作,作者开始重新思考工作是什么,并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而是带给人们喜悦和帮助的,这才是有意思的工作。比如,她想做一个“做饭阿姨”,不能去餐馆就给酒窖工人做饭;她还想当木匠,她问了建筑公司的熟人,对方回复“我们正愁人手不够呢,非常欢迎”;她还喜欢做护理工作等等。
我好喜欢这个五十岁的姐姐,她的生活这么的多姿多彩,这么充满活力!一个辞职打开了她的新世界,原来离开公司并没有那么可怕,走出去,打开自己,重新定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并去感受他,又获得了新生。原来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观念缠绕,看不清原来幸福并不需要太多金钱的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