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音乐老师的课。因为这节课要参加区优质课评选,加之上个学期老师已经上过这节课,所以对于她来说,课是准备得很充分了。我们听来,也的确觉得亮点不少。但最大的感受是:音乐课上孩子不仅是动嘴唱歌,更应该动肢体演唱。
这节课是二年级的《理发师》。老师导入新课时,用一个百宝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上台摸百宝袋里的宝贝,随着摸出的宝贝的发声,进行节奏与模声练习,挺有新意也很吸引学生。学唱新歌时,老师的办法也不少,合作唱答,分组分唱配合,学习使用沙锤(学生提前制作简易沙锤),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学会了歌曲——而且学会了配气。无论是老师的评价语还是教唱,都挺不错,课堂也很完整。
在处理歌曲的难点时,老师的引领是“你觉得唱到哪里时有些累?”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音阶跨度最大的一处——从中音“1”到高音“1”的无过渡唱。老师顺势而导,较好地突破了难点,可谓一亮点。但是,如果此处老师再深入点:是呀,理发师理了这么多的顾客,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你能通过唱体现出来吗?休息一下,他又来劲了,再来唱唱看。这样,孩子们是不是就能把这首歌唱出花样呢?我的一想,不是专业,不知可否。
但对于“音乐课上孩子不仅是动嘴唱歌,更应该动肢体演唱”这点感悟,我的想法应该是对的。课堂上老师设计一环节:师当理发师,两生当顾客,全体同学唱歌师做理发演示;然后让一生当理发师,两生当顾客,再演示。学生的兴趣极高。受这一情境启发而想到“音乐课上孩子不仅是动嘴唱歌,更应该动肢体演唱”:第一遍老师的演示,即教学生舞蹈动作,演绎歌曲内容;然后同学两两一组,演绎歌曲内容,这样在最后的完整展示时,除了两组配气两组唱歌之外,再加两组舞蹈演示,绝对是唱歌的最好补充。
一听完课,就给杨老师如此建议。希望后面她能有所研究改编,加入这一靓眼环节,更好的补充音乐的学科特点。
今天杨老师带病上课(嗓子沙哑),在教唱歌曲时,音高上不去,结果学生的音高就拿不准。所以还有一个深切的感受:音乐老师当嗓子不好时,切不能教学新知识,不然就会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