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形”,指有形的物质,《周易·系辞上》:“形乃谓之器。”即客观、稳定、易见的因素,比如国土面积、战略物资、兵员数目等。将这些客观事物组织、管理、部署得当,进而转化、生成为军队的实力。孙子认为客观物质条件是获得战争胜利的基础,善于作战的将领首先要创造不被敌军击败的条件,己方准备充足、军务整齐,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找敌军的弱点,伺机而动,而不是将希望寄托于敌军的松懈。充分利用我军所能调度的物质条件,与敌军形成鲜明的力量对比,就如同 “决积水于千仞之溪”一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战斗力。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解析:从前善于作战的将领,先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被敌军战胜,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军的时机。使我军不被战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军可否战胜敌军,在于敌军是否暴露弱点,给以可乘之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解析:使我军不被战胜,是属于防守方面的工作;使我军可以战胜敌军,是属于进攻方面的工作。采取防守,是因为条件不足;采取进攻,是因为绰绰有余。善于防御的将领,隐蔽军队如同深藏地下;善于进攻的将领,调动兵马如同神兵天降。所以既保存实力,又能获得完全的胜利。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解析:见:预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预见到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算不上高明中最高明的。战胜敌军而普天下都说好,也不算上高明中最高明的。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解析: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细毛,形容非常细小的事物。明目:眼睛雪亮。聪耳:耳朵灵敏。易胜者:容易取胜的条件。意思是说:这就好像举起秋天的毫毛算不上力大,能看见太阳、月亮算不上眼明,能听见雷霆算不上耳聪一样。古代所说善于作战的将领,总是在容易取胜的条件下战胜敌军。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解析:忒:差错。意思是说:因此,善于作战的将领打了胜仗,并无足智多谋的名声,也没有勇武显赫的功勋。他们取得战争的胜利不会有差错,之所以不会出现差错,是因为他们的战略举措先创造了必胜的条件,战胜已处在失败地位的敌军。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解析:敌之败:挫败敌人的时机。先胜:事先取得制胜的条件。胜败之政:战争胜败的主宰。
意思是说:因此,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制胜的条件然后再交战,失败之军往往先同敌军交战,企图从作战中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将领,修明治道,遵守法度,就能成为战争胜败的主宰。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解析“度:长度,指国土的广狭。量:容量,指物资的多少。数:数目,指兵员的众寡。称:权衡轻重。胜:预测胜败。
意思:用兵有五项原则:一是长度,二是容量,三是数目,四是权重,五是胜败。有国土就产生了面积广狭的问题,面积广狭就产生了物资多少的问题,物资多少就产生了兵员众寡的问题,兵员众寡就产生了军事力量轻重对比的问题,双方军事力量轻重不同就产生了胜败。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解析:镒、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为二十四两,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此处比喻胜兵与败兵的实力悬殊。仞,古代高度单位,一仞为七尺。千仞形容非常高。
意思是:所以胜利之师在力量对比上,如同以镒对铢,占据绝对优势;而失败之军在力量对比上,如同以铢对镒,处于绝对劣势。胜利者指挥人民作战,就像在千仞高的山涧放泄积水,这就是军事上所谓的“形”!
本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就是要“先为不可胜”,其中的“为”是指要有主动创造的精神。因为“不可胜”的条件和实力是等不来的,只有靠自己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去谋划、去创造,即根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审查己方的竞争条件的优劣,去创造出优于对手的实力和优势。日本著名的经营管理专家大前研一博士十分推崇《孙子兵法》,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提出孙子的“先胜”思想是“孙子兵法的精华”,因为“战争的基本始终是是否具备真正的素质及管理资源”。个人的职业奋斗是如此,企业的竞争同样是这个道理。因为市场竞争不是盲目的,而是要有准备的实力较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侥幸取胜就可永保长久不败,一个企业要使经营取得成功,关键要凭企业本身的经营素质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