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这可能是一篇严肃的书评,请谨慎围观。
常会将书名错称为“人性的枷锁”,整本书看完,发现“人性的枷锁”也不无道理。
得到就不珍惜,有了新环境就想抛弃旧情人。觉得自己有点小天赋人生就必定与众不同。 与其说这些是缺点,不如说这是改变不了的人性。
所有人的人生路径莫不如主人公菲利普,渴望远方也放不下家庭的温暖。得失心极重,生怕错过更美好的风景。
01圣母婊上身
毛姆能够成为畅销作家实在不难想象。细节刻画十分到位,把主人公内心每一分的顾虑都描写地淋漓尽致。你以为他只是在写主人公的状态吗?其实牵动的更是你的心绪。因为他写的,是大众通病。
看毛姆的书,会忍不住跟着主人公思考他的处境,忍不住担心忧虑未来的种种。讨厌菲利普优柔寡断,明知道自己遇到的是一个烂人却离不开,还一次次倾尽所有帮助她。即使在书的结尾,菲利普终于下定决心放弃远方,厮守一人时,看到跟她相似的背影还会担忧对方的处境,犹豫自己的选择。他知道自己怎么做,但是内心依然为了这些无所谓的人和事翻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常装大度,假装自己可以轻易超脱一段感情,可以理清一场情事。于是轻易地答应和前任做朋友,甚至不计前嫌地帮助她。就像主人公菲利普。
菲利普在与米尔德丽德同处一室的时候安心读书,专注于考试的时候,作为读者,我们几乎都要被他骗了,以为往事可以一笔勾销。我们为菲利普高兴,他以付出和奉献的方式报复和羞辱了米尔德丽德,好人终于不再为恶人所扰。但是还是会在意啊,在意就会帮她啊,可是这些有用吗?菲利普还是无法阻止米尔德丽德走向穷途,无法让她萌生感激之情。但是做出这么多付出的菲利普却越来越不甘心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生活里就是有许多细小的情绪,你以为跳脱了,不会再影响到自己了,你成长了,不是之前的自己了。可是它们却在某一个阴郁的午后,或者神清气爽的清晨,抓住你,开始叫嚷喧嚣。
02 自认与众不同
菲利普放弃唾手可得的稳定有保障的未来,去法国学画,一股脑投入到艺术的美好想象中,但那是巴黎啊,被世人誉为"世界文化艺术之都"的巴黎啊。有着艺术细胞的人比比皆是,真正入行的却没有几个。在某一个节点,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他终究是没有天赋的。最可能的结果是像无数对艺术充满憧憬的人一样,在小酒馆里贫穷地老去,毫无尊严。
你的自命不凡是一种幻想而已,早点打破它,就能早点坦然地面对生活。否则每天悲天悯人,别人只会把你看做笑话。找准自己的优势,转化成可以傍身的能力,努力才是不二法门。
03 把别人的梦想当成是自己的
菲利普去法国学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人对他说“你应该去画画,你很有天赋”。接触的浪漫人士也不断告诉他,你应该去西班牙看一看,你应该去感受神秘的东方文明。这些意识钻入菲利普的脑中,他常常想象自己取得行医资格后,乘着渡轮到世界各地参观,想到就激动。自由,这是多么美好的字眼!这些让菲利普造成向往远方的假象,直到最后才发现最渴望的还是家庭的温暖。
醒醒吧!不是别人有什么我们就应该有什么,更不是别人要什么我们就要跟他们一样。成年后的我们已经不需要以积累谈资为目的做些无意义的事耗费生命。我们值得拥有特别的,也值得拥有坚定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