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的一定是林海音小时候在书店里蹭读的身影吧。借了林海音的题目,我今天要讲的是我和我的孩子们窃读的好玩事。
前几天,课文学到了外国文学名著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相继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因为后两篇课文展示的都是梗概和精彩片段,孩子们直呼不过瘾。学到最后一篇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时候,尽管把精彩片段拓展了再拓展,孩子们还是愿意一个片段再一个片段地读下去。既然这样,在大家的提议下,我们把这学期每天课前读的朱自清散文替换了下来,换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孩子们这才心满意足。那天早读,我在书橱旁驻足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四本崭新的贴着学校图书馆标签的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正安静地躺在书橱里呢,这是前几天我们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时候刚刚推荐给大家的。我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孩子们,孩子们却一脸不以为然。“书早就在那里了,王老师(班主任老师)不让看。”孩子们小声嘟哝着。我立刻明白了,作为班主任,王老师大概是怕孩子们把书弄坏或弄丢,不好向学校交代。而丢书的事情显然在之前已经发生过了。可是这么好的书躺在书橱里睡大觉怎么行呢?王老师这几天不在家,我决定来个先斩后奏,先把书偷走。
上课了,我把四本书放在讲桌上。“今天课堂上表现最好的四个小组将优先获得这本书的阅读权。”我笃定地说。“真的吗?”有的孩子睁大了眼睛。不用说,各个小组在这节课上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表现,四十分钟的课似乎一会儿就结束了。根据课前订的规矩,一、二、六、七四个小组获得了优先阅读权。我把书发放给组长,由各小组长全权负责,制定小组内成员轮流阅读的规则及护书的要求,孩子们的眼里闪着亮光。
我和孩子们商量好了,等王老师回来,我首先坦白书是我“窃”的,然后再保证书一定能平安归来,王老师一定会原谅我们的行为,还会说:“窃书不能算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