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闲暇的时候,我放下手机,拿起了《南风窗》杂志,随便的翻了翻。看到了一篇南风窗记者采访冯骥才的文章。冯骥才我是知道的,上世纪80年代非常有名的一个作家,学生时代也看过他很多作品,顿时引起了我的兴趣。文章里面采访的内容,我就不再详细复述了,大意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冯骥才走出了书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从事了文物保护和抢救工作,成为了一个彻底的行动派学者。
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震动了我的心灵:“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被称为思考者,有的人被称为理想主义者,我从不怀疑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但行动者的称谓,仍只属于一小众勇士,他们也许会犯错,更多会失败,但行动的力量始终无法取代。”这段话说出了行动的重要性,仔细地观察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深入的探究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会发现上面这段话是讲的多么的在理。在一项事业或者说一件工作的推动过程中,坐而论道的人很多,摇旗呐喊的人不少,然而躬身前行的人往往只属于少数。把思路理念指引转化为行动,有时候往往成为更重要的环节。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思潮相互交汇贯通,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轻而易举,人们的文化程度在得到不断的提升,对世界基本的认知能力,其实大家都具备了 。对一个智商达到正常水平以上的人而言,若要他说不知道“行动”的重要性,那是谁也不会相信的。随便翻一翻书,就可以找到很多关于行动重要性的名言哲语,就比如说我国古代的《论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言必行、行必果;马克思也曾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还重要;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奇了;不过最有名的还是陆游的这两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人类历史上那些绝顶智慧的人,都是那么的看重行动,我们这些平凡之人难不成还有什么更高深的见解,故意反其道而行之?难道还不应该遵循吗?记得我国在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曾经有过一场著名的思想大辩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要通过行动实践来检验的,闭门造车、坐而论道、夸夸其谈,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以前我在办公室从事文字材料工作,每年都写了几十上百篇大大小小的文字材料,自认为也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好像比很多人懂得多一些。后来到基层从事实践工作,很多固有的想法不自觉的就修正了。理论和实践相互弥补、相互融合,做到理论上有高度,实践上有真知,感觉自己的综合能力还是提升了一些。假如光是在办公室坐而论道,是不能够深刻了解这个社会的底层肌理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务虚,对社会也谈不上有什么用处。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社会基层扎扎实实做一些有创意的工作,充分展示和运用好自己的才能,努力维护好辖区一方的交通安全,尽量减少一些交通事故尤其是死亡事故(当然不发生是不可能的),做积善行德之事,有时候也觉得蛮有意义的,这就是行动的力量,借助行动推动这个社会向好的趋势演进,这是多让人觉得有存在感的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