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追忆席慕蓉与我的时光九篇

走马,乡愁

春节长假好读书。没出门旅行,长假倒显得空落落的了,大把时间任由挥霍,随手从书架上捡出本书来,坐着读,躺着读,沐着阳光读,晒着月光读,忽然想起亲耳听到的王蒙先生在沈阳做讲座时说过的一句话:阅读的乐趣无比伦比。

那一个一个印在光滑细腻纸页上的方块字,激活了我的记忆和想象。

这一刻,我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而那些花花绿绿、喧闹嘈杂的电视节目不是,那些无限拓展、膨胀爆炸的网络信息不是。

宁静,清澈,物我两忘,纸质阅读的感觉,真好。

一列列厚实无言的书脊,很像一座座异彩纷呈的宝藏。

手指轻轻划过,就在这里顿住了——《走马》。浓郁的翠绿,如同盛夏时分色彩饱满的杨树叶,或者是七八月间望不到边际的碧绿草原。

第一次遇到《走马》,应该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这本书刚刚出版,我是在旅途上,可能是在哈尔滨,也可能是在绥芬河,记不真切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那间小小的书店,临街,落地玻璃窗,店面不大,可是里面的书都很特别,几乎本本好得让人爱不释手。我的手指也是此刻般贪恋地划过每本书的书脊,然后停留在一本书上,就是席慕蓉的这本《走马》。

可惜当时行程紧凑,不允许长时间逗留。所以只是信手翻了翻,可是单只这封面就足够抓住我的心了——草原丰茂,骏马飞奔,身穿宝蓝长袍、腰系鲜红宽带的蒙古族汉子映在阳光下的是一张年轻而英俊的脸。更何况,作者席慕蓉曾是我少女时代的偶像;更何况,她在这本《走马》里,讲述的是我深深迷恋的草原和西拉沐伦河。

是经过了反复的内心争斗,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了这本书。我还有漫长的旅程,我已经背着沉重的行囊。可是,很快我就后悔了,就算再长的路,一本书能有多沉呢?

果然,好书可遇而不可求。后来,走过许多城市,逛过许多书店,遍寻《走马》而不获。再后来,明白一个道理——当你遇上,当你爱上,千万不要寄望未来,现在,当下,请倾尽全力去拥有。

真正拥有这本书,是去年十月的事情了。我家先生在西安偶遇了《走马》,带着它飞回了家。

可是直到这个春节,才有悠长的时光和悠闲的心情去读它。

读它,更多的是在读自己的记忆。关于草原,关于西拉沐沦河,关于马头琴,关于名唤套马杆的烈酒,关于雄浑绵长的蒙古长调……

如果要我说实话,掩卷而思,我并不真的喜欢这本书。或者说,我感觉有太多的遗憾。

走马,多么雄壮的语词,多么开阔的语境,多么豪放的语调,承载着何等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梦境与现实。然而,我曾经非常喜爱的诗人、画家席慕蓉女士把它描绘得太单薄了。至少,在我看来,这本书里充溢得过多的是小我情调,过分铺排渲染原乡情思,一咏三叹,多愁善感到让我这种比较小资的家伙都感到有点絮烦的程度。

我曾经有两次深入草原腹地的经历。一次,是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探访辽河源头,直抵西拉沐沦河深藏于草木深林里的发源地。另一次,是以背包客的身份,从黑龙江入内蒙境内,穿越呼伦贝尔大草原。亲见过深秋时分土黄草原的旷世苍茫,更感受过蒙古人破冰融雪的实诚热情。在席慕蓉女士的老家内蒙古赤峰下辖的克什克腾旗,我甚至还有幸得到一位温厚慈爱的蒙族长者为我起的蒙古族名字——塔林其其格——草原上的花朵。

或者,正是因为爱之深切,所以才期待更多。

席慕蓉的父母都是纯正的蒙古族人,而她的名字据说就是西拉沐沦的谐音。这条河,是席慕蓉的母亲河。她的母亲,自小生长在西拉沐沦河畔。为此,席慕蓉专程探访过这条大河的源头,我在内蒙的采访路上,多次听到有人介绍,席慕蓉来过这里……

所以,我有理由期待在《走马》里看到更多。

然而,很遗憾,真的没有。更多的,是画家浓丽饱满的色彩与情绪,诗人细腻温婉的心思与笔触。

可是,我真的必须要求更多吗?《走马》本来就不是一本蒙古史,不是一本克什克腾旗志,不是一本西拉沐沦史话,不是一本蒙古民族风情概论,它就是一个人的乡愁与血缘,寻根与感念。

如果我一早就从这里出发,《走马》就不会让我失望吧。

注:走马——“走马”,在游牧文化里,可以解释成是马匹经过训练之后的一种独特的步法,同时,也可以认为是骑者与座骑之间的默契。用这种步伐行走的马,特别禁得起长途跋涉,可以长期保持一种速度。并且,骑者与座骑有了默契之后,在行进间,无论是马背上的人还是马匹,都比较不容易感到疲累。

读完了《走马》,又回到书架前,一下子就找出了席慕蓉的另外两本书——《有一首歌》和《同心集》。翻了翻,《同心集》的扉页上写着几个字,“1990年1月”。那是我买书的时间,竟然快30年了,襁褓里的婴儿也要长成风姿绰约的女郎了呢。那么,更早读过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和《时光九篇》,该在我心底印上多少个年头了呢?那些软玉般的诗句,那些永远不再来的少女情怀,到底离我有多远了呢?

翻过许多次的老书
席慕蓉与夫君的同心集

这两本散文集里有几幅插图,是画家席慕蓉自己的作品。我熟悉的笔法,我熟悉的风格,那些月夜里的植物,那个长发飘舞的少女,如此美好,如此忧伤。

年华从此停顿,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因为是长假,有很充裕的时间,又去集纳了大量杂志和笔记的书柜里找了找,竟然一下子就翻到了那本有更多年头的“手抄本”。是啊,我记得的,应该是在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在一个黑色硬封皮的大笔记本上,一字一句抄下了席慕蓉的两本诗集。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又怎么会有那么闲的心情?那一年,我应该是18岁吧,美好的青春浪费在美好的诗句上,倒也不枉……

蓝黑钢笔字,不好看,但还工整。

这首,是特别喜欢的,《出塞曲》。

后来听蔡琴唱过,绝美音色,绝美好词——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都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

想着黄河岸啊 阴山旁

英雄骑马啊 骑马归故乡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那些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335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9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766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91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42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69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1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76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93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11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7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62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93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9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64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