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出嫁时在家过年感受到母亲浓浓的爱,被窝晒得暖洋洋的,清新的阳光味道,到家第一晚一般和母亲一个床睡,嘀嘀咕咕和她讲述我的工作生活,巴拉巴拉聊到半夜。
早上赖床不起,母亲心疼我终于假期,难得休息,而爸爸觉得不能惯着不吃早餐,可以吃了早餐继续睡。一觉天亮,我伸伸懒腰,只不过被窝太暖,不舍得起来,听到母亲和父亲压低声音讨论是否叫我起床,最终母亲胜出,允许赖床一次。
我开心的继续躺被窝心安理得的睡,待到十点起床,温度也上升了,母亲会问我想吃什么,现给我做饭,而我作为晚起者,本身有愧,回复母亲跟他们一块中午吃,可母亲了解自己孩子,跟我说不要饿着,做饭很快的。
我脑子里搜索在外面诸多想吃的美食,跟母亲说想吃红薯丸子,母亲立马蒸红薯忙碌起来,在记忆中母亲做饭的忙碌背影自成一幅画,舀水到锅中,放上蒸笼,把已刷好的红薯蒸上,专注的看着火候,时而弯腰时而站立,动作干脆利落,还能间隙和我聊天。
可能是家里最小孩子的缘故,父亲母亲都格外疼我,每每放假在家,父亲也会关注问我生活工作的事情,我和父亲坐在椅子上聊天,间或母亲插几句话,那种温馨舒适的氛围至今难忘。
可自从出嫁后,每次回到娘家,邻居寒暄之间询问住几天,或者何时来的,已经把我当成类似客人询问,如果我长时间住娘家,定会有关心我的邻居问啥时候回婆家,他们是关切且周到礼貌的问候,虽理解,但让我感到了嫁人后的差异。
如果在婆家和婆婆相处不愉快,也不能随意回娘家,否则反而被婆婆更不喜欢,感觉是在婆家受委屈,找寻娘家诉苦一样,可能本来没啥大事,被婆婆知道生气就回娘家,心里留下心结。
过年串亲戚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世俗,回到娘家吃饭,哥哥嫂子作为主人忙活招待,当成客人一样对待,先去邻居长辈家串门磕头,这在嫁人以前女孩不需要的,可嫁人代表了成家,已经当成成年人对待,基本要串门转一圈再回来。
没孩子以前还没深切感受,有了孩子想住娘家,如果婆婆在家,住娘家反而是对婆婆暗含不满一样,按照婆婆所说住娘家孩子乱,打扰了人家,所以本来是自己的老家,也变成了人家。
还有带孩子回娘家,爱开玩笑的邻居以外扒户逗弄孩子,本来无伤大雅的玩笑,可正符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尤其是外婆带外孙之类的更被人说是没用,外孙长大不会疼外婆,再养育到长大也会疼爱自己爷爷奶奶。
今年由于害怕天冷,回娘家这天给儿子穿的厚厚的,到了我家已经十一点多,我本来就是打算晚去早回,冷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儿子不愿意待在外婆家,而那个我的家慢慢变得熟悉的陌生感,照顾儿子很多的不方便。
虽然母亲父亲对我的爱并没变,我也没变,但就是有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世俗隔离了我们。并不是泼出去的水不管那种,亲近贴心话也和以前倾诉。
但我有了自己小家,有了自己血脉相连的儿子,注意力难免转移到自己家,而父亲母亲希望儿女过得幸福他们就安心。
还有父亲母亲的孙子孙女满堂,他们也忙碌不停,精力也不足以再格外照顾自己女儿,总之各自成家,有了小家,平时各自过日子,亲情的阶段性断舍离也促成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必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