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家”的蔡林森
创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要想让学生学好,必须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自觉性。要求各科老师做到“当堂教、当堂学、当堂巩固”。
蔡林森:“人活着,就是要吃苦,就是要自学。这样才能成人、成才。”
作品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蔡林森:学校管理变革》《蔡林森从洋思到永威》
主要成就
创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办学理念;确立"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办学思想
收起
人物简介
蔡林森,男,汉族,1960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1982-2005年任泰兴市洋思中学校长,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
蔡林森确立“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办学思想。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他千方百计从起始年级抓起,从最后一名差生抓起,坚持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让学生夯实基础,能学习、会学习。学校连续多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达100%,优秀率为泰兴市之首。 蔡林森创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洋思之路”。
从洋思到永威,蔡林森从实际出发,在沁阳市永威学校持续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实施“教书育人责任制”管理体制,对学生实行“成才之路激励法”[7],根据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和学段不同,在小学创新实行“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的“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创新实行“自主(先学)、合作(后教)、自主(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在课堂上充分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7]教育教学质量全市领先。
“乡村教育家”蔡林森档案
教育理想:教好每一个学生
人生哲学:吃苦就是享福
座右铭:要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要教师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口头禅:怎样干好,就怎样干
管理理念:奖优罚劣, 优胜劣汰
用人标准:让最能教学的当 教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