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客机(US Airways Flight 1549)在纽约机场起飞1分钟后便遭遇一群加拿大黑雁撞击,所有发动机熄火。飞机瞬间失去动力,无法返回机场。 机上150名乘客和5名机组成员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危急十分,57岁的机长萨利(Chesley Sullenberger)临危不乱、冷静应对,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驾驶着A320客机,在208秒时间内急降飞机于哈德逊河河面上。不仅飞机保持完整,机上人员亦全部幸存。这一不可思议的事件,被称为"哈德逊奇迹"。
由此事件拍摄的电影《萨利机长》正在热映。
我们不理解,为什么拯救了机上所有生命被社会誉为英雄的萨利机长要被调查,而且差一点就丢掉了工作乃至面临坐牢的风险?
这,正是我们要看的。
让我假设你已经看过这部电影(如果没有,建议去看)。
这部电影让人思考,你行为的结果固然可以是近乎完美,但体制上你也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为什么不采取风险更低的行为?
理性的博弈还没完,接下来还要反思:审查的制度没有问题,就代表审查的手段一定没问题吗?
最终,代理律师终于查出了电脑模拟机场降落试验的过程弊端。
这部电影还让人思考,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审查机构,有没有可以对其质疑的制度(律师调查)存在?顶端机构面对被调查时有没有诚实的态度?(试验人员关于返回机场降落的电脑模拟可行性试验次数的回答如果不诚实,则萨利机长必败无疑)。
整部电影围绕萨利机长的英勇行为被调查展开,我好像看到了电影在宣传孔子的那句话:日省三身,然后君子。
只不过,他们的反省不是来自个体内部,而是来自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制约。
英雄要问出处。
这才是这部电影最好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