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电视剧,讲女性职场精英借孩子来做人设其实是产后抑郁症或者干脆就是人品有问题,在剧情里实在不像个好妈妈,好妻子,好同事,好女人,好人。月子中心里脑子有问题的主任过分强调月子中心是监督妈妈们带小孩子的,扼杀了妈妈的正当权利和需求,最后被大女主光环的精英刘涛一顿没有策略的硬怼和价值观输出最后让其走人。
作为一个妈妈的儿子,以后孩子的父亲,孩子妈妈的伴侣,试图站在男性角度聊聊。
人为什么愿意当妈妈?除了DNA的复制命令以外,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当妈妈意味着一连串的失去。失去身体的美,失去工作或晋升机会。当然,身体的美可以恢复,工作与晋升机会也可再得,但毕竟失去过。
而当妈妈的得到,也并不踏实,这些得到都伴随着风险。
先是得到了一个丈夫,但可能恋爱时看走了眼,他未必值得嫁;可能他会变坏,误你半生。
还得到了一个新家庭,但当上女主人也意味着更多的家务,处理更复杂的关系,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
最后得到了一个、或二个、或多个孩子,但他是能否顺利成长,有没光明未来,这些未知的,不确定的,宏大的恐惧也随着孩子一起到来,在他成年之前都很难消失。
你为什么哭?就是这些风险趁你产后情绪比较低落一起用力威胁你,而你并想不出什么办法化解消除这些风险。此时控制欲就会变强,所以有些妈妈容易变得唠叨。控制欲越强,越在意生活中的可有可无可左可右让你焦躁的细节,就像一个骑手想控制马匹身上的每一根毛,这样的骑手很辛苦,很努力,却会失去比赛。
变成强迫症、控制狂,也是当妈妈的风险之一。你对孩子对伴侣发完脾气后害怕而懊悔,就是你对失控的恐惧。如果我们控制欲过强,我们自己首先是受害者,无法容忍自己的失控。其实,当妈妈偶尔发点脾气怎么是失控呢?那是正常的。人太累、太辛苦、太害怕时,应该允许发点脾气。
妈妈发了脾气,孩子就不爱她了?就有心理阴影了?可能会可能不会,你赌的不是发脾气的时刻,你仰仗的是归于平静理智的的时刻,以及平时所有的亲吻、拥抱,甚至是一声道歉那些不至于会让孩子害怕你,恨你,哪怕暂时会有,还是会拉回来,更爱一个真实的父母。
体会这种感情的冲突、调整、平静与深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学习,这是父母都疏于学习的。
相爱的人,这种模式会高频次出现。
人生有风险不是主旋律么?有了这样的预设,让我们平静。这样,那些不安的事情,容易看到其价值。你产假失去了上升的机会,可已婚已育的你,再回职场,另有一重竞争优势。凡事这么想,就少吵很多架,生活美妙很多。
你当妈妈吃的苦,你妈妈也吃过,你女儿将来也会吃。人为什么愿意吃这些明知的苦?因为这些苦带来了无尽的爱。
你怀念妈妈的话语、饭菜与怀抱,这就是爱。
任何深沉的爱,夫妻之爱、母子之爱、父子之爱、人爱人类、爱世界,只有经过一番苦苦挣扎与苦苦经营,才能建立,才够真诚,足以在不确定的生命长河中抵挡风险和波动。
文/郁懿挺
EVdigital 内容运营总监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宾利中国首席内容顾问
前《携程自由行》执行主编/《周末画报》专题总监
《携程走中国》、《携程自由行》系列丛书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