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是头等大事,这不才中午,姐妹群里的老吴就率先晒出她家的三色水饺:白色的元宝饺,碧绿的发财饺、紫红的花瓣饺。
包饺子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
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好吃莫过饺子”,打小,家里有客人来,待客少不了饺子,去别人家作客,吃的也少不了饺子。少小离家老大归去,家乡的婶婶们热情张罗的还是饺子。
老爸老妈爱吃饺子,以前他们工作很忙,饺子都是姐姐和我包的,妈妈把馅拌好,面和好,剩下的就是我和姐姐的事。通常是姐姐包饺子我擀皮,姐姐包的饺子褶子边捏得规矩整齐,我擀的饺子皮形状再不规则姐姐也有办法把饺子们包成一个个弯弯的半月,饱满、精致还特别好看,煮熟后送到嘴里馅多皮薄,好吃极了。
我会包饺子还是姐姐手把手教的。但是我没有姐姐那份耐心和细致,饺子在我手里,两捏三捏就成型,胖得可爱,可没姐姐的好看,都说字如其人,其实饺子也如其人。
饺子里面,又何尝不是一套人生的哲学?肚子里没货的,外表装得再有模有样,下个锅捞上来还不是瘪的?每个新人不都象饺子,下锅历经扑腾才能变成熟浮出水面?
上边有个能干的妈妈和细心的姐姐,很长的时间里,我只会擀皮及包饺子这两道工序,前期的和面拌馅及后期煮饺子这些细碎耐心的活我不爱干,我剁出来的肉馅看似剁碎了,挑起来一看筋还连着筋,我和的面不是软了就是硬了,煮饺子更别说,一不留神锅里扑腾出的沫沫就让电灶短路。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没想过独立完成一顿饺子。因为父母离得很近,只隔着一栋楼,想吃饺子抬抬脚就有。老爸老妈在家三头两天包饺子,每次都包很多在冰箱冻起来,等我和弟弟过去随吃随取。
如此一年过了又一年,直到有一天跟父母包饺子,最后一个饺子包上老妈疲倦地离开擀面皮的座椅,迟钝的我才意识到父母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该我给他们包饺子了,这才有意识地去学习和面,拌馅,煮水饺。
半百之年,才将饺子的一整套功夫学熟用熟。尤其是拌馅,深得老妈真传。
不过,一个人包饺子太累,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外面买饺子皮来包饺子,冻好收好,用以打发早餐。
冬至,该给老爸老妈露一手了,让他们过来尝尝我的饺子。
下午三点才慢悠悠地拌馅和面,双十一时新买了多功能绞肉机简直是如虎添翼,肉馅两转三转就绞烂了,葱再也不怕边切边被刺得泪流。
我准备做的是胡罗卜肉馅,因为家里正好有几个胡罗卜。
一顿操作猛如虎。很快一盆馅见底了,可面还剩很多。
社区团购的韭菜有冻伤,弃掉韭叶留下韭头正好做鸡蛋韭菜馅,这韭馅拌好,回头一比量,面团似乎又不够,想起中午老姐妹的三色饺,索性也弄它个三色,绿色的没菠菜就由韭菜替代,韭菜皮包韭菜馅,那必是非常可口。红色当然用胡罗卜打头。还别说,绿色的面皮包出的饺子真漂亮,碧绿碧绿碧绿的看上去特别让人开胃。
一人一案一刀一筷,不知不觉太阳下山了,上班党也回家了,老爸老妈却还没过来,再去叫,两老已经早早吃过晚饭看电视剧了。
忙了一个下午工完料净收拾好,包的饺子太多吃不完冻冰箱,改天再给爸妈拎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