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读《汪曾祺的写作课》,输出2400+字的书评。近日读他的散文集,想起书架上还有这本关于阅读写作的书。二遍刷书,看到书页的划线,想起那时候读书的认真。曾经写书评投稿,有过稿也有拒稿。如今,不为写书评读书,更能体会读书的乐趣。
《汪曾祺的写作课》全书分三部分内容,开卷有益、写作技巧、创作随谈。精选了汪曾祺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文章35篇。其中「开卷有益」收录9篇,「写作技巧」收录12篇,「创作随谈」收录14篇。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在「开卷有益」收录的9篇文章中,侧重分析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萧萧》创作背景,人物原型、故事情节及语言特色等。
《边城》不到7万字,却整整写了半年。汪曾祺说,沈从文很会写对话。他的对话都没有什么深文大义,也不追求所谓“性格化的语言”,只是极普通的说话。然而写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沈从文对汪曾祺说过,语言的唯一标准就是准确。所谓准确,就是要去找、去选择。沈从文的小说不讲结构,很注意开头和结尾。
汪曾祺散文集《人间烟火,最抚人心》书中,有一篇《关于作家和创作》一文中谈到,小说是艺术的语言,就好像音乐是旋律和节奏的艺术,绘画是色彩和线条的艺术。语言不好,小说很难写的精彩。
对于文学爱好者和写作爱好者来说,「写作技巧」收录的12篇文章,干货满满,金句频出。汪曾祺认为:思想、语言、结构是小说写作最重要的三点。
这里说的思想,一定是作家自己的思想,是对自己独特生活的感受。什么是好的语言?什么是差的语言?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准确。文学应该是人获得生活的信心,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一个作家的语言表现了作家的全部文化素养,作家应该多读书。一篇小说的结构是这篇小说所表现的生活所决定的,生活的样子,就是小说的样式。
「创作随谈」这一章,最吸引人的是《自报家门》这一篇,详细列述汪曾祺先生的家世背景,创作经历,语言风趣幽默。他自嘲:“我这篇《自报家门》实在太长了。”
写作要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或积淀,所谓酝酿和积淀,实际上就是思索的过程。
汪曾祺说他的记忆力很好。《大淖记事》这篇小说写出来后,他的乡人问他弟弟,“你大哥是不是从小带一个本本,到处记?——要不他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呢?”
汪曾祺那时才十几岁,根本没想到日后会写小说。我相信写作有天赋,也有传承。汪曾祺的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是略高于“秀才”的功名。要八股文写的特别好,才能被选为“拔贡”。
《汪曾祺的写作课》中关于阅读的内容,在上一篇《汪曾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一文中谈到,读书应该博览群书,但是可以有所侧重,有所偏爱。看书可以看的杂一些,不只看文学书,文学之外的书也都可以看看。
读杂书至少有以下几种好处。第一是很好的休息。第二可以增长见识,认识世界。第三可以学习语言。第四从杂书里可以悟出一些写小说、写散文的道理,尤其是书论和画论。
夜已深,二刷《汪曾祺的写作课》意犹未尽。还会再三刷、四刷……
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活出自己的价值。——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