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从中可以体会出生活的诗意与情怀,给我们带来文学的享受和生活的启迪。
“提升文化自信”,意味着弘扬传统文化将成为重点,不仅仅是量上的变化还有质的要求;课外阅读比重加大,明确提出量化要求,5-6年级的学生要求阅读量达到100万字,且要求把握全书内容,会推荐整本书并陈述理由;明确学业质量标准,对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阅读理解、课外阅读、表达与交流提出具体要求;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要求孩子们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随着考试的变革,大语文改革正式施行。在大语文的道路上我们改怎样走、如何走,成为很多家长和孩子的亟待解决的疑问。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可以作为家长和孩子的一个引子,为其提供一个可选的方案。此书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集,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鱼虫、瓜果食物,皆有情致。
得鱼忘筌而得意忘言
本套书汇集了汪曾祺先生毕生的阅读方法与心得、习作技巧与经验;从其作品中精选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131篇文章,结合、依据中小学作文考试分类方法归纳独立成册,让孩子们有的放矢。
传神
人物篇中汪曾祺强调如何写人,指出写人有时免不了要给人物画像,用语言文字描绘人物的形貌。十九世纪的小说流行摹写人物的肖像,写得细致但不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使用语言文字捕捉人物的神情—传神,则是比较容易办到的,传神比描写形象更为重要。简洁的文字,行云流水般将身边的人物神情刻画出来,让读者似亲身经历、亲眼看到般,活灵活现;奇的是所选既有日常生活所见,如《捡烂纸的老头》、《说话押韵的人》、《陈小手》等;又有熟悉的亲朋师友,如,《我的祖父祖母》、《我的父亲》、《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亦有从书中勾勒的人物如《张大千与毕加索》,让读者似有站在两者对话旁边之感。如果是作为考试时的命题作文,书中所选真是有方法、有范文,读者们开卷有益,学而后思,即可得写人物之妙处。
基调
作品构思,先生认为重要的是要在语言上找到作品的基调。根据个人的写作习惯千差万别,基调亦各有不同。汪曾祺介绍了他的写作习惯,即从头到尾概想,从开头第一句到最后一句都认真细想。除了开头需要实现想好外,还要注意此篇作品最后落到什么地方、怎么收拾,不能写完了,写到哪里算哪里,那绝对不可以。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中汪曾祺先生对写小说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陈述,提出思想是小说中最重要的,是的,是作家自己的思想,不是别人的思想;是作家用自己的眼睛对生活的观察,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索、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思索非常重要。
《写字》、《看画》、《踢毽子》、《一个暑假》看似普通寻常的小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构思巧妙,不经意间体会到其中的内在有机联系;《国子监》、《午门》、《北京人的遛鸟》让我们在传统文化中感受生活中的乐趣。
意境
很多时候对写风景会有很多的误解,认为写景重在对现实风景的描写。汪曾祺先生则提出写景时,景最好是人物眼中之景、心中之景;至少要做到景与人的协调;提出写景,其实就是写人。先生所言,给读者的写作指出了方向,提出了思路。所选文章亦是生活中所常见常闻,花草木虫鱼鸟兽,皆有收录。如,《人间草木》、《腊梅花》《紫薇》、《昆明草木》、《昆明的花》、《夏天的昆虫》、《栗子》、《蜘蛛和苍蝇》、《冬天的树》等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常见常闻却不知如何说起,真是可以看一看先生如何为大家来讲述上述风景,我们大可以看看先生眼中的这些花草木虫鱼鸟兽,与自己眼中花草木虫鱼鸟兽有何不同,有何相同之处。《秋光》、《晓月》和《雨》也成为先生笔下的风景,如何借助景将心中的意境带出来,细细推敲,自然乐在其中!
正如书中序文所言,先生的作品“语言有点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一词、一句,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经过加工的,都是相互协调的,语言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融为一体,这样作品才能气韵生动。
创作可以教吗?先生说“可以,教创作的,最好是作家”。将此书放到枕边,得空时带着批判的眼光读一读,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