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生和一个小学生一起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高中生完全一头雾水,而小学生则了然于胸,这说明:知识并不因为被安排在了高中阶段高中生就一定可以轻松学会,知识也不因为被安排在了高中阶段小学生就完全没有学会的可能。
第一、同样的知识,对有的孩子来说难于上青天,对有的孩子来说则易如反掌,这完全取决于孩子的基础和悟性,知识本没有错,错在不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知识是最适合孩子当下学习的,于每个孩子而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孩子本没有达到学习的条件而强行进行灌输,是人的错而不是知识的错,同样,孩子达到了该学习的条件而不让他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是对孩子天质禀赋的浪费。第二、无论什么学科,进行思维训练与选取什么素材关系不大,只要孩子能理解就可以,而不必管它是安排在中学还是大学。
当学校发的那些浅显的寒假作业都做完的时候,可以认为这是一次深度学习,从基础的角度看可以认为这是一次运用方程知识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从拓展的角度看可以认为这是一次关于等差数列的深度学习。如今的时代,学习永远不缺广度,而是缺深度,电视、手机等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取悦大众而逃避真问题深思考,教材的编写同样也存在这种倾向,相当多的知识都是浅尝则止,让孩子们误以为自己已经学的非常不错了,可一旦到了重要考试如高考需要深思考真能力的时候就都纷纷败北。一句话,我们的教育是以能跳过60厘米的杆为标准训练跳高的,可考试考的却是100厘米的杆,这个问题又该如何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