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曾家山60K没能完赛,虽在意料之中,也不免些许遗憾。赛前跑过最远的一次就是去年的30公里,尽管两个月前就开始有计划地练习山路爬升,补充营养能量,终究还是没能跑完全程。这么长距离的越野,厂长我的基本感受是,单靠意志品质都是不靠谱的,还得靠扎实训练和科学备战。
(赛前与同伴二哥互拍)
赛前准备上,我翻出去年曾家山60K组14个半小时至15个小时完赛,也就是去年关门线附近的选手,刨开中途打卡点没时间的,选择了有效的样本15个左右,逐个分析比对每一段赛道大致时间分布,进而推测每一段的难度系数。再根据官方发布的每段距离和爬升的数据,与南山爬升距离获取的样本来作对比,推测可能在每段花费的时间。
以下是部分去年选手的分析样本
以下是厂长我几次南山的样本
单从每段耗费时间上来横向对比,这么多选手在第二段的耗费时间均是最长,在距离比第一段多2公里的情况下,时间基本上是第一段的一倍以上,基本可以推测出第二段的难度最大,很多人去年在攀绳和绳降等待时间太长,这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等待余量,这个也不能排除在外,毕竟赛道狭窄,在这种危险路段等待或者是排队都是比赛的一部分。从爬升的数据来看,相当于两上两下南山UTO比赛线路,从之前跑过的数据来看,3个小时是要得,加上曾家山连日下雨,路况跟南山相比要糟糕得多,赛前制定的完赛计划,定了个争取3个小时内完成,最多3个半小时的阶段目标。
从赛后每小时计步来看,早上10点至下午1点计步一直在下降,基本上验证了第二段的难度。
第四段、第五段时间耗费基本一致,但第四段距离略长2公里,第五段的难度可排在第二位,回过头来看,此次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跑第五段,没能实地感受这一段的路况,明年制定计划依然只能揣测。这一段的爬升相当于一个南山上下,距离不算远,主要影响因素,一是体能到这个点位很可能出现瓶颈,二是第五段途中很大可能面临天黑,三是途中与30K线路重合,走别人走过的路,可能会格外的滑。综合其他选手成绩来看,争取在2小时50分左右完成。
接着是第四段,探线实测与官方数据相差太多,去年选手大多3个小时完成,探线的说有大段铺装碎石路面,可以拉高速。仔细观察了海拔高度分布,一路下坡,在抵达CP4前会有两个小山坡,前面拉完高速,体力分配上可能失衡,速度肯定会大幅降低,于是,也不做挣扎,跟着去年选手的成绩走,计划2个小时50分。
途中,我一直关注心率的变化,心率在CP2开始后就从先前最高的180左右下降到平均150左右,其实是很好奇这个过程,有谁懂别忘给我科普一下。
第三段整体相对平坦,爬升少,公路和林地穿插,难度不算太大,也是打卡点前有段爬升,最后从望远山一路下坡下来,计划2个小时20分钟。
最后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跟去年30公里是重合的,还有点印象,第一段有一半在公路上,最后一段,相对也比较好,综合天黑和体力分配,一共计划3个小时至3个半小时,这就要求了第一段要多争取时间,一来为后面几段路程争取时间,二来为最后一段争取时间。
与同伴二哥在CP1分道扬镳
难度分析排位基本就这样,综合算下来,如果都能顺利实现高线目标,就能顺利在关门时间内跑完比赛,第一次冲击这么长距离能完赛的话就相当满足了,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因素没有扣除,那便是补给站时间,单列时间太不容易把控,最后还是揉进每一段的时间里。
以上的以上,还都只是计划,能不能顺利地执行,心里一直没底,只有发令枪响,尽力去拼。
实践反复证明,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一次也不例外,第一段尽管比去年提高了20分钟,但太急于减轻负重,大量补水,电解质失衡,两条大腿在第二段早早地开始罢工,中途三次停下来取绷带缠绕大腿,甚至一度打起退堂鼓,之前一直紧跟的几位跑友都跑不见了,身后不断有跑友超越,虽然每跑过一人,都鼓励我加油,老实说,我也想加油,可那种情况下,加不起来油,最后死活撑到一个救援点,找了冷水激了一下大腿,又喷了点白药,补充了盐水,大腿状况转好的同时,路况也稍微好了点,跑过CP2,仅剩一刻钟就关门,前两段的计划在执行上基本属于底线,暗自捏了把汗,惊呼好险,不敢久待,立马启程,在第三段争取回来了一些时间,距离关门还有半个小时,想着时间宽松,就换了袜子,干爽的袜子让脚板舒服多了,但接下来一长段碎石路面,确因这双略薄的袜子吃了大苦头,探线的说的没错,碎石路面可以拉高速,但那些石头明显也不够碎啊,跑起来像做足疗一样,还是请了个力气大的技师在做,疼得那股酸爽,堪比老坛酸菜。经过前三段路程,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七八个人组成的小分队,尽管互不相识,彼此也心照不宣,交替领跑,个个紧跟,都不愿在这段掉队,拉了段距离的“高速”,我们估算时间还宽松,没想到CP4打卡点前的两座小山成了这段路最大的挑战,上了第一座山,一个补水点,大家停下来喝茶歇脚,我看时间剩下不多,立马开拔,他们补完水后也跟在不远处,那一段跑得很着急,我边跑边看着手表上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路边偶尔遇上个工作人员都诓我说马上就到了,可下了山趟过一条河又是一座山丘,眼看关门时间要到了,留给我的时间所剩无几,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上坡下坡一路狂奔,上了最后一个山顶,还有15分钟,下到半山腰,还有10分钟,听见了有人说话的声音,心情又激动又紧张,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冲下最后几段小坡,打卡的工作人员连忙招呼我快来打卡,打完卡,距离CP4关门时间还剩下不到7分钟。
事实上,在那个时候,我知道已经没有可能完赛了,剩下两个小时,要跑到CP5打卡点几乎没有可能,我笑着与补给站的几位民警开玩笑说要去搏一搏,警察也笑着回应我,“要搏赶紧搏”。我取出头灯,给手机充上电,边做补给边等待后面那几位临时队友,遗憾的是,过了关门时间,依然没有等到他们的到来,时间紧迫,我带着头灯独自出发,跑了大概一公里,天色逐渐暗下来,要进山了,我犹豫了,夜路单独行动风险不可控,受伤可能性太大,挣扎了两分钟,果断撤退回CP4,走到补给点,一位大哥这才起身要去完成CP5,这时虽然有人同行了,但我已没了气力,人啊,在那个关键高涨士气点位上,一旦泄了气,要想再提振回来,真不容易了,应了那句老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回到补给站,之前一路同行小分队也到了, 因为领头人带错了路,小分队全部走错,时间耽误没了,我想,要是他们没迷路,我们这支临时小分队或许还会一起冲击CP5吧,可惜啊,已经没有了假设。就此,我的曾家山越野之旅提前结束了,最终10.5小时完成了48公里,还差18公里。
图中白袖小姐姐脚受伤的情况下还与我们一起拼到CP4
赛后的几点感受
1.高效率利用补给站。尽管补给站待的时间不长,5个补给站,每站5、6分钟,加起来也半个小时了,于是,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我将补给的动作按照统筹的办法进行先后顺序并线操作的设计,并在脑海里反复演练,吃什么,喝什么,装什么,取什么,尽可能少耽误时间,为菜鸟厂长节约了不少追赶时间。
2.选择适合自己的装备。没有最好的装备,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装备,我连续两年带着止血绷带,遇上肌肉问题,通过缠绕直接做出压缩效果,真的太好用又轻便。另外,赛前只带了一只手杖,途中发现没使用手杖的那侧大腿首先出现状况,于是交替使用,始终觉得不太方便,还是在路上捡了根木棍,一直用到CP4进山前才扔掉。还有很多东西装着没用上,带了护踝,最终没用上,还占着本就有限的空间,水袋的水太重,逼得我不得不在前两个路段狂喝水来减轻负重,结果出现前文讲的抽筋。要说这越野,真是个非常考量计划执行计划以及应对变化的活路,一点不假。经常来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装备,能省不少事。当然,装备始终是外挂,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内核装备。
3.如果说路跑是两条腿的事,越野可真是全身上下的事。这个可以从比赛后一两天,全身酸痛的分布看出来,酸疼最厉害的不是腿,而是手臂和腰背,手臂的高负荷运转虽然只在CP1-CP2的攀绳和绳降,更多地是高频使用手杖让手臂不堪重负,上坡借力,下坡分担压力,腰背长时间背负补给,支撑上半身,损耗也是非常大。
4.防晒伤。曾家山雨后的太阳真的不吹,今年虽然没有拿到完赛服装,可跟去年一样,在路上就给我发了一身啊,非常合身,就是有点掉皮皮。。。
以上纯属厂长君本人体验,如有雷同,纯属胡扯,那都是跑过的每段路给我的直接回应,一朝入了越野坑,从此路跑成路人,相信这次的比赛又会将很多路跑跑友拉进越野的坑,正是曾家山虐我千百遍,我待曾家山如初恋。
最后感谢蓝天救援队的各位朋友,老实说,每次参加这种比赛,厂长我心里是发虚的,怕蛇怕摔怕意外,但是只要看到你们,就看到了三个大字。安!全!感!
好了,曾家山之战分享到这里。
明年曾家山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