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一小笺·老而无憾

@2018年9月16日  阴晴不定 有时有阵雨

人生这出大戏,可有导演?

今天看了慈济大爱台(Ipad版)《人文讲堂》的前面几期节目,其中有一期讲的是银龄就业。

看台湾老龄化的现在,就像看大陆未来的10年,20年。但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老龄化特别高的地方,老龄化状况其实和台湾的现在差不多。

上班每天都会路过孩儿巷,在启正中学边上的陆游纪念馆门口,总能见到一排白发苍苍的长者把长椅坐满。


在这一期的《人文讲堂》中,台湾中正大学劳资关系系的周玟琪教授,和台下的听众分享她所做的研究与实践。(这一期的《人文讲堂》,讲于2016年)

拍自Ipad

一、台湾社会长寿的五大风险:

(1)寿命越来越长,但是身体不够健康

(2)寿命越来越长,穷困的比例在攀升,10个人当中就有3个人觉得钱不够用

(3)寿命越来越长,退休却退的早,再次找到工作的机会不确定

(4)寿命越来越长,劳动参与率偏低(低于10%)

(5)寿命越来越长,养儿难防老,年轻人处境难

台湾年轻人20岁到24岁的失业率最高,是平均失业率水平的3倍,年轻人出于低薪穷忙的状态

周教授呼吁大家提早注意这五大风险,好好珍惜,维持好家庭的关系,避免成为下流(往下流动)老人。

二、台湾老人的三大愿望:

(1)身体健康

(2)与家人和乐相处

(3)经济无虞

三、周教授分享台湾老人获得精彩第二人生的三个走向

(1)从外在成就走向内在成就

(2)从着重金钱的财富走向内在的心灵富足

(3)着重从脱离社会要走向参与社会

四、创造精彩第二人生的三个信念

(1)常常给自己做临终的课题,及早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劳动

a、常常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最后一年,我希望做一件什么样有意义的事情

b、教授发现人生过得很精彩的人,临终的课题都做的非常好

(2)世代的合作,多一些相互的了解,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对立)

a、年长者的智慧与经验;

b、青年人的青春与活力;

c、儿童的天真与无邪;

      如能三者合一,越老越可爱

(3)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要提早退休;因为别人的提早退休不见得适合你

再者,好山好水好无聊;必须为退休后的生活做长久的规划

五、促进老人参与社会的方法与实践

促进银龄再就业,形成有生产力的老化环境,是促进社会参与,促进健康,还有能够维护基本的经济安全的方法之一。

日本把促进老人参与社会分为五大类型:(台湾缺乏就业型)

(1)就业型

(2)志工型

(3)教育型

(4)休闲型

(5)综合型

周教授提到老人就业成为老人求生存的方法,2025年台湾成为超高龄社会,台湾就业人口在2016年已经到达顶峰,从2017年开始每年减少18万就业人口(台湾规定15-64岁为就业人口)。老人就业既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美国史丹佛大学的研究发现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其实不是轻松度日的人,而是那些能够找到符合自己生命目标与热情的人。


或许是因为做慈济和目前工作的关系,对老龄化有诸多的关注和探究。

以我自己来说,特别认同周教授所说的,拥有年长者的智慧与经验/青年人的青春与活力/儿童的天真与无邪,我也希望成为这样的人,虽然我现在还处于青年人往中年人走的阶段。

我会思考我要一个怎样的老年生活,正如周教授在分享中所说的台湾老人三大愿望,我想人人都想这样,而且大家更希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仅老而无憾,而且还能老而有为,越老越可爱。

处于这个大环境的我们这一辈人来说,处于善尽赡养责任、协助家中长辈获得一个美满晚年生活之外,是尽早规划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从心态、职业规划、财务、家庭关系等诸多方面,提前做一些安排。

*周末在家,利用宝宝睡觉的时间,将周教授在《人文讲堂》的分享听打出来,择取最重要的部分与大家交流。

周教授的分享中有很多的数据和案例,因为没有征得大爱台和分享者的同意,不宜将所有的内容摘录在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交流。在此特别感谢大爱台和周教授!

初稿:2018年9月16日

完稿:2018年12月15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