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心里都会纳闷:怎么可能不懂沟通呢?沟通可是无处不在的。
确实,沟通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只要你开口,那就是在沟通。
然而我想说的是,有多少人能做到有效沟通?又有多少人存在沟通问题?
01
我们经常会说,与别人沟通时,要换位思考,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角度思考问题。但是,通常我们很难做到。
比如,你的另一半,因为心情郁闷,在酒吧买醉回来之后,你可能会骂他:“喝,喝,喝,喝死你去。”这个时候,你有没有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呢?
又比如,你的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合格,你可能会骂他:“你怎么这么笨,每次都考得这么差。”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换位思考呢?
事实证明,当我们情绪激动,心情烦躁的时候,换位思考根本不存在。
然而,这都是不懂如何沟通的表现。
人性,它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要学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02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我们平常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很容易会带入自己的情绪和观点,我们经常会这样开头:“我觉得。。。”、“我认为。。。”
我们会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一个人,如果这个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会被看成是不道德的人,由此我们来区分好人和坏人。
比如,你的一个朋友,她的生活很节俭,很少把钱花在吃穿上,买东西也是货比三家,可能你会觉得她很抠,因为她跟你的价值观不符。
又比如,你的一个亲戚,她很少会照顾家里人的想法,她只想自己活得开心,可能你会觉得她很自私,因为她跟你的道德标准不符。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都是我们的主观判断,都是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评判,那谁又能证明,我们的道德标准,我们的价值观就一定没有问题呢?
所以,我们应该摘掉有色眼镜,客观、冷静得观察、倾听,而不是评判。
马歇尔·卢森堡曾说过: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
前几天和一个闺蜜聊天,听她讲述自己最近的相亲囧事。她说,她和这个男生无话可说,每次聊天几乎都是尬聊。而且由于年龄问题,家里父母逼得紧,整个人濒临崩溃状态。
我试着放下一切劝慰她的想法,没有和她一起吐槽这个男生,还有她的父母。我坐在她对面,观察她的神态和情绪,脑袋里不断想象她尬聊的场景,与父母冲突的场景。
然后,我发现,我能感受她的痛苦,我能连接她崩溃的状态,就如同那个人是我本身一样。慢慢的,她的情绪发泄完,人也冷静下来,我才开始我们的对话。
如果在她吐槽的时候,我同她一起批判那个男生,甚至是她的父母,虽然这可能是她最想听到的话,但是对她的现状于事无补。又或者如果在她情绪激动的时候,我带入自己的想法和情绪,那么两个人可能会一同崩溃。
所以,当我们摒弃掉那些所谓的道德标准,摒弃掉那些所谓的价值观,直接连线与跟你沟通的那个人,其实,我们是能感受到不同的。
03
沟通,是倾听对方和说出需求的结合。
如果你倾听完对方的述说,感受完对方的情绪,但是你不能很好的让对方说出自己的需求,那这次沟通依然是不完美的。
我们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说话要婉转,不要直来直往,这样容易得罪人。
所以,在我们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把一件很小的事,说得天花乱坠。我们不敢直言批评,不敢直言不讳。
最后,我们变得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懂如何说出自己的需求。这种状态导致我们觉得人们很冷漠,所以我们开始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我们变得沉默了。
在现今社会,为了能做到高效沟通,我们应该直截了当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比如,你的恋人约会迟到了,外面下着雨,大风呼呼的吹,你已经等了他20分钟了。当他赶来的时候,你会怎么说?
第一种,你居然让我等那么久,哼,你太过分了!
第二种,你看,外面在下雨,而且风很大,我站在风雨里等了你20分钟,我现在全身冰冷,所以我很生气。
如果你是这个恋人,哪种说法更能让你接受,并且体会到对方的痛苦?
很明显,第二种。
虽然第一种也表达了自己的生气和愤怒,但是别人无法体会,也不知道你不高兴的理由是什么,更多的像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
又比如,我之前看过的一个例子,妻子希望丈夫早点回家陪自己,但是她不能很好的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她跟丈夫说:“你能不能不要经常加班,这样不好。”一个月后,她发现丈夫不加班了,但是也没有回家,而是去打高尔夫了。
她就问丈夫,为什么去打高尔夫,而不是直接回家。丈夫回答说,你不是叫我不要经常加班吗?那我不加班,时间就可以用来打高尔夫了呀。
所以,当你不能很好的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别人也就无法准确的接收。
当遇到你不开心时,如果你不能清楚表达自己内心想法,而选择了语言上的攻击,那么你们就会因为它而不快乐!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但是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所以,懂得如何沟通,能让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