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学:班级和班级管理

什么是班级?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它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班级是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因此,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最早使用“班级”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伊拉莫斯。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是捷克的夸美纽斯。他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这一设想。学生按年龄不同,划为不同的年级,每个班级配置合适的教科书和专门的教学方法。

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在中国,严格意义上产生于19世纪末,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中采用。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级体的教育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缺点: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重视预设内容的教学,课堂的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不强

3.强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班级授课制需要不断得到改进,例如将群体教学和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小班化”教改实验正在一些地区和学校付诸实践,

什么是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的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目标:

1.班级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2.班级成为一个精神共同体

3.班级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

4.班级成为一个伦理共同体

班级管理模式:

1.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活动)

2.平行管理(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如班干部轮换制度、值日生制度

4.目标管理(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从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武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班级”本体价值的再思考 ——读《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有感(第3稿) 一个星期内,我断断...
    滴水湖畔阅读 1,648评论 0 0
  • 春天,美好而浪漫,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人们都走向户外,踏青、春游、拍照、烧烤、交友……而这一切与我无关,因为我有个...
    韩茵阅读 502评论 2 5
  • 叛逆指的就是孩子与你的想法不一样,对父母的指令不认可、不执行,甚至反抗、反其道而行之。 造成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产生...
    北方不下雪阅读 736评论 1 17
  • 像“冥想”、“打坐”这种方法,我在高中时就有过体验。那时母亲每天在练一种《禅密功》,其中就有‘打坐’,我试着做过几...
    杰克言JACKYAN阅读 527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