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得闲,送完小孩到学校后就顺便去了旁边的古瑶大观园。
园子不算很大,占地约有二百亩左右,进园后是一条宽直的柏油路,走了百米后来到莫瑶广场之龙头山,龙头山按龙窖山遗址的十分之一进行缩微再现,山呈塔尖式,上下共分十一层,每一层用青石板堆砌,中间培土并植以小树;塔顶是一个较阔的平台,上立有古瑶人巨型雕像,雕像右手扩嘴目视远方,似在召唤全球瑶人“快回来呀!”,古瑶人因战乱四处迁徙,现在只留下千古遗迹在龙窖山,他似乎在等待现今的瑶人后代能回归古老故乡……
走过龙头山,来到先瑶人的茶马古道,此道曲折,路上全是用青石板铺设而成,全长约上百公里,如今景区按遗址长度千分之一的比例进行缩微再现,古道设有多个驿站亭台,如夜合山驿站,十字坳驿站,羊楼洞驿站等,驿站各有特色,有的呈拱形,有的是全石堆叠,有的是竹木搭建,驿站建在香樟树林里,一陈风过,陈陈香味扑来,令人心旷神怡!遥想当年的古瑶人肩挑手提着新采制的清茶,手工制品和农产品,沿着茶马古道,翻过龙头山和龙窖山(现称药姑山),历经千辛万苦前往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沙郡县进行置换曰常所用生活用品……
走过茶马古道,已经来到瑶人先祖故地千家峒,这是如今生活在全球三百多万瑶人的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走进千家峒穴,里面漆黑一片,当初瑶人祖先莫瑶和夫人在此洞里繁衍生息,才孕育出百万瑶民!现洞中有4个古瑶人雕塑,莫瑶双膝跪在地上,正在给灶台放柴火,莫瑶夫人跪在旁边掏米,女儿在旁边冲米,儿子在前边玩耍,他们有说有笑,幸福相守千年!
往前走就来到龙头山耕种所,在这里耸立着五个巨型雕像,莫瑶右肩扛着巨型犁耙,左手牵着巨牛,牛头回顾,脚下坐着莫瑶夫人和贪玩的小孩,一只大犬温训的坐在莫瑶夫人前面,似在随时等候主人指令……
从耕种地往前走就来到瑶族博物馆,馆里面珍藏着古瑶人使用过的各种特有农具和生活用品如石碾,石桌,雕花床,漆木箱,铜壶,犁,耙,水车,宋陶,瑶酒缸等等,它们随时代变迁而历经沧海桑田,现已成为难得一见的文物古迹予以得已完整保存,作为历史传承。
经过史馆来到古瑶特色民居石屋群,瑶民石屋整间全部采用青石岩板堆砌,屋顶也是青石一块一块的砌成穹顶,顶部下方三十公分处建有一个小窗囗,仅有筛盘左右大小,因采光少,走进石屋内,感受漆黑一片,白天必须点灯才能勉强看清室内的陈设,室内有石桌石凳石灶,空气闷热难受。如今园区为让游体验古瑶人的石屋,已建成数座大小不一的石屋民宿,民宿窗口很小,房间内无空调和风扇设施,仅有水、电、床、厕所等基本设施,游客在此住上一晚可以充分体验瑶民的不易和生活之困苦,此石屋民宿适合冬季入住,夏季不宜。
经石屋后已经来到百家姓亭,它建于园区内湖沿岸,并排共有十多个姓亭,全部由木质结构而成,亭中有八仙桌,三面有排座,亭角飘逸。有张姓亭,唐姓亭,包姓亭……等等,因本人姓胡,故在胡姓亭停留时间更长,并详细了解了胡姓祖先由来。
最后来到瑶民文史馆,这是古瑶民历经年代洗涤,慢慢由蛮夷变成了自有文化传承的族群,展示了后近代各先进瑶民的书诗画作品,其作品之高操,体现其瑶民与其它民族之融合,成为中华大家族内不可或缺的一员,现以蓬勃发展的趋势展现出瑶族人民永远前进的步伐!
千年瑶族,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