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
——纳兰容若
一
有人说,《甄嬛传》的很多情节都源自真实的历史故事。
比如甄嬛出家为尼后又入宫为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则天。沈眉庄遭打击后走太后路线就像是汉成帝的嫔妃班婕妤为了避免赵飞燕姐妹的迫害主动依附太后,不同的只是,沈眉庄后来移情温实初,而班婕妤忠于皇帝至死不渝。于是,变心的曾获短暂的快乐,忠情的被冷落抱恨终身。
二
班婕妤,西汉成帝嫔妃,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少有才学、善辞赋,容貌出众、端庄秀美,十七岁选入后宫,始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对于汉成帝而言,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既是他的侍妾,更是他的知音益友。二人每日吟诗作赋,咏史怀古,执手相看,从无厌倦。万种柔情都尝遍,在你眼底,在我眉间。
那是她人生中最风光的日子。万千宠爱于一身,只盼形影永不离。为了能与班婕妤同车出游,汉成帝特命人造了一辆双人乘坐的辇车,装饰得华丽飘逸、富丽雅致。当成帝端坐于辇车之上,微笑如水地朝她伸出手时,班婕妤却皱了皱眉头,冷峻果断地后退几步,振振有声地回应:
“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古代的贤君,陪伴在身边的都是名臣,只有夏商周的末代君主,才有嬖幸的妃子陪坐身旁。”成帝沉思片刻,点头赞许。
此事为班婕妤赢得了好名声,成为她跻身贤妃的佐证。汉成帝的母亲王太后得知此事后,盛赞道:“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在她的讽谏下,楚庄王得以远离声色,励精图治,勤于朝政,罢庸臣,近贤良,最终使楚国称雄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史书上说:“楚之霸,樊姬之力也。”
可惜,班婕妤不是樊姬,汉成帝也非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而万事克制的端庄,终究不如随心所欲的激越来得痛快。尤其,身而为帝,该克制的太多,能随性的太少。
直至偶遇娇媚动人、热情洒脱的赵飞燕,汉成帝的生命才算是得了一番自由的宣泄,如同被囚禁多年的金丝雀,伴着乘风展翅的畅爽、淋漓尽现的随性,冲出牢笼,直飞苍穹。而牢笼中原本的一切,在他眼底,终成过眼云烟。
三
关于赵飞燕的野史多如牛毛,可是正史上对她的记载不过三五行字。
鸿嘉三年,汉成帝微服出巡,到了阳阿公主府,邂逅了莲步蹁跹、舞姿出尘的赵飞燕,顿时惊为天人,当即带回宫中,艳享专宠。没过多久,为了完全占据成帝的心不留一丝空隙,赵飞燕将更加美貌的妹妹赵合德也接进宫中。飞燕飘逸,合德丰腴,从此汉成帝乐享齐人之福,云雨酣畅。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自古以来,后宫中的女人争相邀宠已为常态,波谲云诡、阴谋四伏,更甚男人的战场。许皇后忧心自己的后位不保,在东宫焚香拜月,表面上为皇帝江山祈求福祉,实则暗地里诅咒赵氏姐妹。
事情败露后,许皇后被责罚,班婕妤也牵连其中,接受皇帝的审讯。班婕妤一身素装,沉静而稳重地站在汉成帝跟前时,面对质问和怀疑,她从容不迫地应答:
“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思之理;倘若鬼神无知,则谗温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
——“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且未必有用,更何况诅咒?如若鬼神有知,岂会听信谗言加害于人;如若鬼神无知,那诅咒又有什么用?这种事,我不敢做,更不屑做。”一字一顿,掷地有声。一位学识满腹、气质如兰的才女形象跃然浮现。汉成帝笃信班婕妤的人品德行,感念昔日恩情,相信了她。
许后被废,班婕妤逃过一劫。
她很清楚,皇帝迷恋赵氏姐妹,这类事件接下来定将层出不穷,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力避免后宫是非、明哲保身。为此,班婕妤写了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太后。这一决定,大概就是沈眉庄做法的由来。
皇帝准奏,班婕妤从此与王太后为伴。青灯冷盏,虽然寂寥,但总算暂时安全。
不久,赵飞燕晋封皇后,合德为昭仪。
汉成帝赐给赵飞燕一把古琴,美人月夜抚琴,歌喉婉转,汉成帝和唱,恩爱无尽。后来成帝又为赵飞燕在太液池中建起瀛洲台,星河灿烂的夜晚,他携了飞燕的手,登上瀛洲台,俯瞰整个皇宫,绚丽的灯盏照耀着恢弘的宫殿,尽管包裹着太多女人凄冷的睡眠,但仍旧是一片悄静的繁华。兴之所至,赵飞燕便在这瀛洲台上翩翩起舞,轻盈如燕儿点水,汉成帝爱极成迷,不知今夕是何夕。
赵飞燕的灿烂夺目,生生映衬着班婕妤的清冷孤苦。曾经,他只是希望与她同辇,便被她以不贤为由,贸然拒绝。而今,他为了新后大兴土木、挥霍国库、通宵达旦、不思朝政,惹得民怨沸腾、哀声一片,此时的他难道一点都不怀念她的贤德吗?
四
红尘摆渡,荼蘼了几季光阴。从前班婕妤承宠多年,曾生下一个皇子,遗憾的是,数月便夭折,此后再无生育。她每天陪伴寡淡无趣、垂垂老矣的王太后,终日寥寥,感伤日复一日流淌的时光,和无人无事见证的青春,自己仿佛秋天被弃的扇子,孤独寂寞。伤情难抑时,作了一首《团扇歌》,后来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宫怨诗。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盛夏时节,他扇不离手,就像他曾经对她的爱慕,那样专情深邃。可惜秋天一来,合欢扇便落得弃捐的下场。而今,她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他在偶然之间念叨起她,等待她的下一个盛夏。
那些等待的夜里,她头顶着满树韶光,枝叶的罅隙里斜斜地透着记忆,时常想起当初他许下神情白头的誓言。如果早知会有今日的冷落,当初他坐在辇车上,温和微笑地朝她伸出手来,她定然不会拒绝的吧!那时,懵懂如她,天真如她,以为这样的深情会绵延长久,这样亲密的机会还会屡屡不绝。哪里知道,不过一个转身,爱人早已不在原地。其实,哪怕是普通的人,也逃不过贪婪无度和喜新厌旧的本性,更何况他是天下女人争相仰仗的天子。
心微动,奈何情已远,物是人非事事休,往日不可重。
后世都称赞她的贤德,哪里知道,贤德是她的长处,也是她的死穴。而那宠冠三宫的赵氏姐妹,穷尽一切办法只为获取君王的欢心,从来不知贤德为何物。我们探索人性的深刻,见到的却往往只是人性的浅薄。班婕妤深爱的成帝,只看貌不重德,他终日流连于赵合德所在的未央宫,爱到深处,汉成帝唤合德为“温柔乡”,他怀抱绝世娇媚的她,循着最初的暖意,亲昵地打趣:“我当终老是乡,不愿效武帝之求白云乡。”当年,武帝遍访仙山,只为长生不老,而今他只羡鸳鸯不羡仙。
只可惜,鸳鸯未就,一语成谶。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46岁的成帝死于未央宫赵合德床上,朝野一片哗然,群臣声讨赵氏祸水,赵合德自知难逃罪责,无奈之下自杀身亡。临死前,她忧愤地说:“我把刘骜当成婴儿,玩弄于股掌之中。”
汉成帝待赵合德不薄,他倾其所有地爱她,换来的却是死后的一场奚落。而对于班婕妤而言,她全心挚爱想念的那个男人,却早已将她抛之脑后,还死在了别人的怀中。深情从来都是用来辜负的,只有薄情才会叫人反复想念。
天意弄人!几经离舍,阴阳相隔。
他死了,班婕妤的希望黯然颓落,永远没有转圜的余地了。所有的等待,纷纷散场。汉成帝崩逝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从此班婕妤每天对着陵园里冰冷的石材人马,淡漠地度过了她所剩不多的余生。
大约一年后,班婕妤在郁郁寡欢的绝望中孤寂地死去,时年约四十余岁。
五
当年,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为帝,即汉哀帝,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元寿二年,汉哀帝崩逝,赵飞燕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新帝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她只比妹妹赵合德多活了六年。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一干人等的恩怨纠葛终于在历史纷飞的尘埃中,扬起又伏下,最终荒凉落幕。
一千多年后,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为劝诫失意的好友,作了一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将班婕妤的《团扇歌》的无奈写进其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一切都是刚遇见时的模样,她浅笑的脸,新阳熠熠,一如她性子般的温暖和煦,他还是那个万民敬仰的君王,只是对着她时,威严收敛,爱慕肆意漫流。时光就这样悄悄停滞,不增不减,该有多好。如果后面的故事都不曾发生,大家都保留着对爱情最初的幻想。只有幻想,没有幻灭,该有多好。
那样,我们就不会知道何为凄凉,何为忧伤,何为不舍,何为不甘。那样,我们就不会知道,世界上最美的相遇是擦肩,最美的誓言是谎言,最美的爱都在从前,最美的思念是永不相见。
爱情如流星,转瞬即逝,还能抓住时,切勿错过。不多的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可惜,明白这个道理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当时只道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