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写过的“围城”理论,虽然是形容人的婚姻状况,可是这种“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来”的哲理意味却特别符合人生的很多状态。看完《七月与安生》,我马上想到了“围城”。
七月与安生是闺蜜,七月生于幸福的小康之家,从小备受爸妈疼爱,性格温和本分,喜欢小城里的安稳生活;安生从小就失去爸爸,与妈妈感情也不好,从小就性子野,想走遍天涯,尝试任何刺激新鲜的事情。
七月羡慕安生追求的自由自在,而安生每次想安稳下来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七月。两人从13岁相识,就是一对无话不谈的朋友,也是彼此的精神支柱。可是因为有个男人家明的存在,两人之间的闺蜜情遭到危机。
不过在这部电影里,爱情不是至上的,闺蜜之间的情谊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电影精妙的设计在于,用小说的场景又串联起现实的故事,让七月和安生互换了身份。最后,七月过上了自己所羡慕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安生则结了婚,过起了平淡的婚姻生活。
虽然有人说,看这部电影,很像在看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但是女孩之间的那种交心、小心思、妒忌、猜疑等情绪,估计看过的人都能从中找到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整部电影的故事并没有特别出彩的部分,但是一些情绪和细节的处理的确能够触达人心里。
回想自己从小到大交过的女性朋友,还有在女孩子中间听到的一些故事,不禁在想,女孩儿的心里是不是都有一座围城。比如很多人写文章分析为何在学校期间关系很好的闺蜜,等毕业了几年之后反倒慢慢失去了联系。这种现象的发生很有可能是因为两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了。
有些人选择在家乡的小城市生活,父母早早就找关系安排好了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子,不过三四年的时间,已经顺利完成了人生中的几件大事。
而有些人选择到大城市漂泊,虽然有奋斗的激情和梦想在,但是也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有些人很荣幸地交到知心好友,找到了事业发展的方向,甚至创业成立公司,也找到了心仪的人生伴侣。而有些人则仍是孤孤单单,一切都要靠自己,委屈了只能默默承受,身边连依靠的人都没有,深夜里的寂寞只有自己懂得。
因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往往大家做下来一起聊天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比较尴尬冷场的时候。原因无非是你的生活我没经历过,很难感同身受。
但不管是真的过得很好,还是强装坚强的人,在朋友圈晒出的大多数也是开心的笑,默默隐藏器起真实情绪。而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往日的同窗好友过着与自己完全不同生活的时候,有时候会羡慕她们。
小城市的人羡慕大城市奋斗的人,感觉他们才是可以真正掌握命运的人。而大城市的人也羡慕小城市的人,不用每天加班到深夜,每天回到家都有爸妈的照顾,可以不用天天叫外卖。
嫁了有钱人的女孩儿,因为老公工作太忙没时间天天陪伴,而羡慕闺蜜的老公可以每天下班为老婆准备晚餐。有了暖男老公的女孩儿,却会羡慕闺蜜的老公能赚钱,而自己的老公赚钱少,不能养家。总之,对于自己的状态,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满意。而这种不满足感就是在以别人为坐标。
其实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片段我都觉得表现得有点儿刻意了,大概现实中这样的闺蜜情也并不常见。两人能够一起陪伴,成为彼此唯一的朋友,这种几率太小了。也许正是因为她们各自都拿对方当生活坐标,所以一直跳不脱一个影子。
就像电影开场七月说的:只要我能在后面踩着一个人的影子,这个人就可以陪伴自己一辈子。今天看了一遍王菲的幻乐一场演唱会,听到《百年孤寂》这首歌的时候,有点儿感触。歌词有一句: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没什么执着。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大概我们每个人在交朋友的时候,都希望这是自己一辈子的朋友,可以在伤心时陪伴,可以在高兴时分享,可以在有困难时支持,可以在有心事时诉说。但是如果以这样的标准去要求朋友,有时候也成了一种对彼此关系的枷锁。
七月和安生就好像一对双生花,谁也离不开谁,所以她们之间容不下第三个人,甚至是男朋友。因为多一个人,就会占去她们之间的一部分感情。而一旦这位男朋友对某个人的感情多一些,就会引发两人之间不自主地比较。
当七月发现安生和家明在一起的时候,在浴室里一遍遍说:家明喜欢我这样的。就是这种比较情绪的大爆发。
她最后之所以想过七月的生活,也是因为家明在婚礼当天逃婚引发的。因为她在内心深处觉得,家明之所以离开家乡,就是想去找安生。
有些女孩儿一旦谈恋爱,总爱问一个问题:他到底喜欢什么样儿的?一旦他对某一位异性朋友表现出热情,就马上会让女孩儿产生不安的感觉。即使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心里也已经打了无数个问号,并且慢慢地向男朋友喜欢的女孩类型的形象靠近。
恋爱往往是盲目的,如果真的完全靠理智,可能也产生不了火花了。女孩儿之间的羡慕、嫉妒和恨很多时候正是喜欢和爱的极端表现。大概闺蜜之间也存在着这些情绪。只是一个人再怎么羡慕别人,也不可能分身,去经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不放把心里那个无形的围城推倒,给自己建立一些多维度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