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北京人喜欢吃甜食,20年前,到北京旅游回家乡的人,除了买烤鸭外,还要买成袋成盒的北京果脯,果脯吃起来是齁甜的。还有北京的大街上,那一串串红彤彤的糖葫芦,不也是甜津津的吗?
北京传统小吃里,除了艾窝窝、驴打滚是甜的,还有一个齁甜小吃是糖耳朵,也叫蜜麻花。你听这小吃的名字,要么含”糖“ 要么含”蜜“,甜甜蜜蜜,不仅听起来喜庆,吃起来也令人心情愉快。
糖耳朵长什么样?其实,这名字就很形象,糖耳朵像一只耳朵,味道甜甜的。用什么做的呢?糖耳朵的主料是面粉,发酵的面团做成耳朵形状,油炸后再浸入糖液中,取出而成。
说起叫耳朵的食物,想起一种叫猪耳朵的点心,是用面粉、鸡蛋、糖做成耳朵的形状,油炸制成的点心,薄片,片上有耳朵的画痕,吃起来脆脆的,味甜。各地都有卖,记得大学时期经常买它,放到铁皮饼干桶里保存,充当零食吃。
但是,糖耳朵不是这种薄薄脆脆的点心。
刚到北京时,吃过一次,但记忆不深刻。为写本文,买了一次年糕杨的糖耳朵。一个透明小塑料盒装着三个糖耳朵,10元一盒。糖耳朵的色泽酱黄而油亮,酱黄油亮是不是经过油炸的结果呢。
拿起一块糖耳朵,有点粘手,咬一口,本以为是油炸后的脆感,意外地是绵润松软的口感,味很甜,我觉得齁。但孩子们吃了觉得甜,好吃!嗯,绝对的高热量。
糖耳朵的另一个名字是蜜麻花,让我想起天津的大麻花,在我心目中,天津大麻花是油炸的,吃起来是脆而甜。但是糖耳朵,虽是油炸,却不脆,恰恰相反是绵软的口感;且形状不是麻花的样子。全国各地出产麻花的地方很多,有大麻花有小麻花,且麻花的味道,有甜的,也有咸的,甚至有甜咸味。
糖耳朵的做法是:油炸完,再浸入入糖液中的做法与众不同。如果是为了吃甜味,可以在面粉中加糖,只是面粉中加糖再油炸的口感是脆的;而炸完再浸泡的口感是绵软的,难道是为了口感吗?
喜欢探究食物的我,出于好奇,上网搜索糖耳朵的前世今生,但是没有找到。看到的都是:糖耳朵,北京传统名小吃。既然是名小吃,总有产生的历史吧?成为名小吃的故事呢?
网上用一句诗来描述糖耳朵的渊源 “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但是,这诗是谁做的,哪个年代?还是没有答案。
最后,搜到 南来顺饭庄自1937年开始营业,以做各种北京名小吃出名,糖耳朵就是其中之一。那么,糖耳朵是一开始就产生于南来顺,还是由别处传来,又是怎么流行起来,没有说明。
糖耳朵的身世,似乎是个谜。我相信被称为传统名小吃的,都有历史传承。也许我们还没有找到,也许是糖耳朵太小众了,吃的人不在乎它的来历。
想起一句名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么,糖耳朵是否也如此,出身平凡,只是吃的人多了,流传的时间长了,便成了传统名小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