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完了青年作家蒋方舟在2013年出版的一本散文集。书的取名很特别—《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封面用了鲜嫩的绿色,上面印着一个圆圈,圈里放了一个加号,还有一行字,写着“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左上角竖着“理想国”三个黑色的正楷,伴着小小的英文字母imaginist,小到要我这个近视五百度的人贴着眼镜才能看得清拼法。
这本书是去年元旦前后独自在南京旅行时买的,一起的还有老舍先生的小说卷《热包子》,周国平先生主编的《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以及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奔马》。
我在别地旅行时有个习惯,总是喜欢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到了南京,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的先锋书店自然不能不去。在南京,先锋书店有一个总店和几家分店,我先去到的是位于总统府内的历史先锋书店,紧接着第二天,在友人的带领下奔去了位于广州路上的先锋总店。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色繁体的“先鋒書店”四个大字,底下印有英文名字LIBRAIRIE AVANT-GARDE。店门外十分空旷,右侧的空地放着几处桌椅,零散地坐着一些游人,也许是刚刚逛完书店,出来稍作休息。墙外爬满了藻绿色的植物,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些许春天的气息。由一个斜坡下去,便进到了书店。
书店结构非常特别,是由一个地下车库改造的。它比我想象地要大得多。地下一层玲琅满目地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以及明信片,靠墙的位置则立着许多写作大家的画像。说来惭愧,这些大家中认识的叫得上名的寥寥无几。直走到底左转便看到一个向上的斜坡,两个竖排,满满的书,仿佛一个个害羞的少女,静静地躺着,坐着,站着,不言语,只等着被心爱的人挑走。往上走过了斜坡,又到了一个平地。平地向里延伸,大概是一楼的两到三倍,一眼还望不到头呢。满架的书让人多到挑花眼,还备有供读者阅读休息的座椅,齐刷刷地摆着,等着看书的小主入坐,一副不管你来不来我都不会走的架势。左侧摆满了先锋旗下的创意产品,几乎每一件都打上了先锋的logo,让人有忍不住都要收入囊中的冲动。这里,简直是文艺青年的天堂!
晃晃悠悠了两个多小时,我才起身离开了书店。买书是自然不能少的。摸摸这本,看看那本,放下了莫言,又拿起了村上春树,太多的作家都想要带走,想来挑选男友都没这么纠结呢。
最终挑选的四本书里就有蒋方舟的这本《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如果说其他几本在挑选时我还犹豫不决,这本书在看到那一行字的刹那我便决定要买下—“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我不能说自己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毕竟我已经很久没有记录了,哪还能知何为反抗。就是现在看的书,也比过去少得多了,自然道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可是看完这本书,启发还是有的。单就作者在书里或提及或引用或概述的一百多本名著、散文、小说、评论、自传等等,已经让我惊叹不已。听过和没听过的各国作家,见过和没见过的各种书名,都在心里留下了激荡的回音。他人之所以能写出好文章能成为好作家果然都是经过严格修行的,相比而言,自己是多么渺小与无知。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书中提及的也并非都没看过,像是韩寒的《三重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又或是余华的《活着》,霍桑的《红字》。卡夫卡的《变形记》虽说没有完整地读过,好歹也在学校的课本里看了那么几段。还真是能自我安慰呀。
书看完了,更喜欢蒋方舟了,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令人羡慕的青年作家,还是《新周刊》杂志的副主编,只是比我大了一岁。我却并不嫉妒,更多的是钦佩。既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潜力,多读几本书总是不会错的。于是暗暗下决心,要把里面的书目都列出来,作为今后几年的一个书单,一本一本地慢慢读。也许要读上好几年,那也没关系,人生还长着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