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山花开
❂原诗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注释
【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三册,p12】
①金铜仙人:汉武帝刘彻信方士言,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铸金铜仙人舒掌捧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承接空中露水,谓和玉肩眼之,可求长生。辞汉:魏明帝曹叡迁金铜仙人至洛阳,因铜人过重,留灞垒。事见《三辅黄图》、《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略》。②青龙元年:按,魏明帝徙铜人承露盘, 在景初元年,作青龙元年非。③牵:赵宦光《弹雅集》 以为此字当作峯,伺辖。④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刘郎:指刘彻。秋风客:秋风中的过客。刘彻曾写过《秋风辞》。⑤三十六宫:汉代长安上林苑有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苔藓。⑥东关:指长安东门。酸风:使人眼酸的风。⑦君:指汉武帝。铅水: 喻泪水。铅性重,形容泪水沉重,兼指心情沉重。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 “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或泣,因留于霸城。”⑧咸阳:秦国都城,在唐长安西北面,西汉时 称渭城,东汉时并入长安。⑨波声:指渭水的波涛声。
❂翻译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p107】
茂陵埋葬的汉武帝,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
夜里听到他的马鸣,天亮时却又杳无踪迹。
画栏旁的棵棵桂树,悬挂的枯花已少香气,
繁华的长安宫殿,如今却是一片苔藓青碧。
魏朝官员驱车载运铜人,去千里外的城池,
刚出长安东关,寒风凄楚把铜人眼珠直刺。
只有那汉代的明月,伴随着铜人走出宫邸,
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泪如铅水哗哗滴。
咸阳古道上的兰草,为送别铜人枯萎将死,
老天如果也有感情,会同样悲伤衰老下去。
荒凉的月光照着,铜人手擎巨盘独自远离,
眼看着长安渐远,渭水的涛声也越来越低。
❂解释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p108】
魏明帝为求长生不老,下诏把金铜仙人搬往魏国京都洛阳,相传搬迁时铜人泪流不止,这首诗就是以这个传说做题材而写成的。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贺因不满于奉礼郎一职, 以病辞官,经洛阳东归故里。朱自清说:“《金铜仙人辞汉歌》疑亦此时作;盖辞京赴洛,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李贺年谱•元和八年》)。诗人借铜人不忍离开故都, 表达了他离京时的眷恋之情。当诗人离开消磨了他三年岁月、曾寄予了无限期望和希望的、结果却使他失望的京都时,他的心情真是百感交集。诗人以奇妙的想象,把无知觉的铜人写得富有情感。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他进一步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苍天如果有感情的话,也会因看到铜人辞汉的情景为之悲伤而衰老的,更加加重了这种悲伤的气氛。结句“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写铜人,也是写的诗人自己,一步步不忍离开,又不得不离开,“道远波遥,永辞故阚,情景亦难言哉”(姚文燮注语)伤离怀远,有悠远不尽之妙。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无知的铜人以丰富的感情,又将自己的感情熔铸在其中。比如“酸风”、“铅水”(喻泪)二词,写的是铜人,流露的是诗人出京时的感受。董伯音说:“诗须有感动关切处,否则亦不必作。长吉《浩歌》与 《金铜仙人辞汉歌》,读之使人气青血热,百端俱集,非止泛泛作悲世语。”这首诗的确写得感人。语言也很精彩奇警、生动有力。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感叹,表达了一神极为深沉的情感,是被前人誉为“奇绝无对”的名句(见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广酸风射眸子”一语感伤气氛颇浓,是婉约派宋词常用的成句和事典。
有人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贺早期的作品”,写的是 “黍离之哀”(马群《略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文学评论丛刊》1979年第三辑载);有人认为,这首诗作于贞元二十一年 (公元805年),时李贺十六岁,“贺以同情王叔文诸人政治革新之立场,伤其遭遇,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等诗,“此诗是伤顺宗之死及王叔文诸人被贬出京之作”(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贞元二十一年》)。似皆难信从。
【中华大典文学典《唐文学部三》,p1259】
《温公續詩話》:李長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爲奇絕無對。曼卿對「月如無恨月長圓」,人以爲勅敵。《吳劉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卷二劉辰翁評:此意思非長吉不能賦,古今無此神妙。神凝意黯,不覺銅仙能言。奇事奇語,不在言,讀至「二十六宫土花碧」,銅人淚墮已信,末後三句可爲斷腸。後來作者,無此沈著,亦不忍極言其妙。《唐詩歸》 卷三一鍾惺評:「天若有情天亦老」,詞家妙語。《徐董評注李長吉詩集》董懋策評:古今奇語。明于嘉刻本《李長吉詩集》無名氏批語:前四句有黍離之感,方落出銅人淚下,無光怪之病。又,銅駝荆棘之情,言下顯然。鉛字同在銅仙分上,妙。《唐詩評選》卷一:寄意好,不無稚子氣,而神駿已千里矣。《唐詩快》卷二:老天有情,亦當潸然淚下,何但仙人。《昌谷集註》卷二姚文燮評: 憲宗將浚龍首池,修麟德、承暉二殿,賀蓋謂創建甚難,安能保其久而不移易 也。孝武英雄蓋世,自謂神仙可期,作仙人以承露,糜費無算,中流秋風之曲, 可稱曠代。今茂陵寂寞,徒有老桂蒼苔,而魏官牽車蹂踐,悲風東來,惟堪拭 目。漢月即露盤也。言魏官千里騷驛,別無所補,空將仙人露盤以去。無情之 物,亦動故主之思,蒼蒼者自難爲情矣。道遠波遙,永辭故闕,情景亦難言哉。嗟夫,以孝武之求長生且不免于死,所寶之物已遷他姓,創造之與方術,有益耶,無益耶,讀此當知辨矣。《李長吉詩集批注》卷二方世舉批:序仙人臨行潸然淚下,此事不記《三國志》有否,金馬銅駝與翁仲輩,皆少此一淚。「茂陵劉郞秋風客」,楊鐵厓有「大唐天子梨園師」,仿此,然人所能,秋風客人則不能。「衰蘭送客咸陽道」,客指魏官。「渭城已遠波聲小」,仙筆。《重訂唐詩別 裁集》卷八:漢武有《秋風辭》,遂名秋風客,好奇之過也。多情者天,以生物爲心可見,茲以無情目之,寫胸中憤懣不平,而年命之促,已兆於此。「茂陵劉郞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迹」,少承露盤意,便嫌無根。「天若有情天亦老」,奇句。《協律鉤玄》卷二董伯英評:曰憶君淚,曰出,曰攜,曰波聲小,覺銅仙耳目手足栩栩欲活。憶君,仙人憶孝武也。如鉛水,方的是銅仙之淚。末更得意外之意,回首長安,何能已已。《詩比興箋》卷四:自來說此詩者,不爲詠古之恆詞,則謂求仙之泛刺,徒使詩詞嚼蠟,意興不存。試問《魏略》言魏明帝景初 元年,徙長安諸鐘滇、駱駝、銅人承露盤,而此故謬其詞曰「靑龍元年」,何耶?旣序其事足矣,而又特標曰「唐諸王孫」云云,何耶?此與《還自會稽 歌》,皆不過詠古補亡之什,而杜牧之特舉此二篇,以爲離去哇町,又何耶?《歸昌谷》詩云:「束髮方讀書,謀身苦不早。終軍未乘傳,顏子鬢先老。天網信崇大,矯士常搔搔。京國心爛漫,夜夢歸家少。發靱東門外,天地皆浩浩。心曲語形影,隻身焉足樂。豈能脫負擔,刻鵠曾無兆。」而後知「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淸淚如鉛水」潸然淚下之意,即宗臣去國之思也。「衰蘭送客咸陽道,即《還自會稽歌》之辭金魚、夢銅輦也。「渭城已遠波聲小」,即王粲詩之 「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也。長吉志在用世,又惡進不以道,故述此二篇以寄其悲,特以寄託深遙,遂爾解人莫索。《黎二樵批點黃陶庵評本李長吉集》 黎簡批:第二句言武帝之幽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