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住在北京的东北郊,距离市区无非是区区17公里之遥,但是感觉那个京城似乎特别遥远,“进城”对于我而言确实是一件“大事”,坐上那没有空调的公交车需要颠簸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抵达。有一次,我的一个同学告诉我,他爸爸骑自行车去市区了,我会非常的惊讶和不解,感觉如此远的距离,怎么能骑车去呢,那十七公里的路程在那个少年的眼中,是非常遥远路程啊。时光走进21世纪,这段距离“变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7、8分钟的穿梭而已了。
云南省的西部的一座美如幻境般的边城,我从未踏足,说它美如幻境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和在网络上浏览的描述,那近乎是一种被“传说”成天堂一般的印象,离北京有将近3000公里,但是在那里有一缕牵系的情丝,始终萦绕着,3000公里是不是特别遥远?那在古时可能是人们需要走一年的漫漫旅程,目前的飞机只需是不到四个小时的航行,但在虚拟的世界里的沟通,那是分分秒秒的传递,心灵世界的交流在瞬间的指尖敲击中流淌、挥洒着,那个在近乎在祖国最西南部的边城,它还是那么遥远吗。
我们的宇宙空间有多大。 中学年代的夏夜,有时会跟同学仰望星空,对照着课本寻找北斗七星的方向,终于“发现它们了”,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那个“大勺子”展现在眼前。它们为什么恒久不变的出现在星空中的一个角落,“执着”的给人们指引着北极的方向。北斗七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几颗也在50、60光年之外,它们之所以千万年“固定不变”的呈现在夜空上,是距离太过遥远,它们本身都是高速运动的,但它们的位移相对于与地球的距离微不足道而已。即使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也是4光年之遥,人类即使乘坐目前最快的宇宙飞船也需要十二万年才能抵达。宇宙的广阔是无边无际的,它最终的“尽头”到底有多遥远。
现实到理想之间的距离,对于一些人可能咫尺之隔,于我而言,却在现实与破灭之间反复不断的交替演变着,我的精神世界也在这其间经受不断的苦痛挣扎,那个理想似乎被一个无形的力量制衡着,那个理想似一直“徘徊”在那个无法僭越的围城之外,几乎从来是一个难望其项背的制高之点。现实和理想,可能就是一个太过遥远的距离,那个从来未曾实现的理想,究竟有多遥远。
遥远有多远,时而是虚幻飘渺,有时却是在真切现实,相隔遥远的心灵会紧紧相依缱绻,近在咫尺的相守可能只是躯壳间的意马心猿,这些往往是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与估量,它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主观的理解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衍生出不同的认知,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固有。
遥远有多远,这个问题或者清晰,或者模糊,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有如世界上、生命中的那些诸多的未解谜题一样,也许永远没有最标准的答案。
遥远有多远,再次临窗仰望那曾是儿时、少时的一片星空去找寻答案,深蓝色的苍穹仿若是一片星际的海洋,若把星海当作浩瀚的大海,如在纳兰性德的经典里遨游了,“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是夜,似是驾着思绪的小舟,在意念的时空里无羁的依洄徜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