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殉国
南宋德祐二年,蒙古骑兵长驱直入,而日渐腐朽的南宋朝堂,却对此束手无策,虽有李芾、杨霆等人的慷慨赴死,但仍然无法阻止忽必烈大军的入侵。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 被后世称为“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接到朝廷派遣,前往蒙古军中,不是去议和,而是去求称侄纳币,被元兵拒绝;继而求称侄孙,还是被拒。
元军很清楚,如今南宋疆土已是唾手可得,这种变相的求降已经没有必要了。陆秀夫没有完成使命,黯然回国。
这一次使命的屈辱、被敌军拒绝的羞愤,深深埋藏在了这位忠臣的心里,长时间无法发泄,直到他遇上王朝最后一位小皇帝赵昺。
赵昺,是宋度宗的庶子,他的母亲是低阶嫔妃俞修容,虽然那时的南宋,已是强弩之末,但在他之前,还有两位哥哥坐在了皇帝宝座上,一个是宋度宗嫡子赵㬎,四岁即位,欲向元军求称侄称侄孙都不得,最终太皇太后无奈决定,向元军称臣,自去帝号,并献出传国玉玺而降,赵㬎被封为瀛国公。
另一位就是赵昰,赵㬎自去帝号后,大臣陈宜中等人拒不投降,他们在福州拥立了赵昰。但是好景不长,赵昰的军队也节节败退,最后退驻碙洲并病死在那里。
历史的使命最终召唤了赵昺,在这位小皇帝的身上,寄托了陆秀夫等人最后的希望,他们不愿像当年的太皇太后与赵㬎一般,屈节投降,于是对内,陆秀夫加紧培养小皇帝,而对外也是最艰苦的,由张世杰、文天祥等人奋死抵抗蒙古骑兵。
至元十五年,赵昺迁到崖山,在这里,将上演大宋王朝最后的气节与悲壮。
不久,元将张弘范帅兵追到崖山,并于李恒兵会和,面对强敌来袭,张世杰将千余艘船舰聚集于海中,四周建起楼棚,并用大绳索将所有船只连环起来,而皇帝赵昺就被安置于中间的王舟之上。
元军气势汹汹地来攻,宋军舟师巍然不动,元军又乘着风向用火攻,想要重演三国时火烧赤壁的情景,可惜宋军不是当年的魏师,科技也比前朝进步了许多,只见宋军的船舰上都涂了一层泥,火势根本烧不起来。
张弘范见状气急败坏,他下令对宋师船舰实行海上封锁,断绝他们汲水的路线,如此围困数日,便有将领熬不住了,张世杰的部将陈宝率兵投降了元军。
元军趁机进攻,李恒攻向宋军北面,张弘范攻向南面,张世杰南北受敌,竭力死战,而士兵们连日作战又没有水源,此时都已筋疲力尽,张世杰见大势已去,便抽调精兵,随同十几只船突出重围,本想再寻赵氏后人东山再起,却最终遇到飓风,溺死在平章山下。
那个时候,崖山海面上一片悲号,宋军死伤惨重,绝望的陆秀夫环顾四周,知道走不掉了,他没有选择投降,当年出使元军的羞辱还历历在目,如今,该是大宋最后的君主殉国的时候了。
于是他走到王舟,望着小皇帝赵昺惊恐的脸,拔出剑先是驱赶自己的妻与子投海自尽,接着一把背起年幼的小赵昺,毅然跳海殉国。据史书记载,当时有后宫及诸大臣也跟着跳海自尽,七日后,海面上的浮尸竟然多达十余万人。
至此,南宋灭亡。三年后,被俘的文天祥从容赴死,加上之前死去的张世杰、陆秀夫,“宋末三杰”也全部殉国。
历史的轮回,有时候是如此可怕,当年的赵匡胤逼走柴宗训,却何尝想到如今他的子孙也落此下场。可怜的是那些个小皇帝,尽皆死于非命。
本号文章,皆为成周子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