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个园。春夏秋冬的光景,秋最为传神,分明初春,进入主题为秋的园区,立即觉得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效果。

山石与红枫,在任何季节都是秋意。




瘦西湖,最多,最多不过是西湖的一角那么大一丁点。但,姿色,绝佳,不确定是不是春天的原因。


在船上,会觉得分外江南。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那个二十四桥。

因为这句闻名遐迩的诗才敷衍出来的这座桥。

里边台阶尺寸处处扣着二十四这个数字。

诗歌,让人无限遐想,落到实处,一座玲珑别致的小桥,已经用尽我们的极限。


其实,也不需要太多的山花海树,这似乎i这样一层一层浓浓淡淡的绿,已经觉得足够动人。


郑板桥是多喜欢写这样几个字,写了几次毁几次,毅然锲而不舍,这是第三次题写,自己觉得不如前两次写得好。

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已经不知道是看郑板桥的古扬州,还是来扬州看曾经生活过的郑板桥。


如此凉亭,停驻湖畔,犹如一个妙手偶得的小诗。如果有诗人,他们大概会同意人这么说。所谓诗意,有时候是别致。

路过汉家陵墓,应该是那位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的儿子的,广陵王,广陵!

想到广陵,就觉得那是风流天下独绝的代名词。


春江水暖鸭先知。本来以为诗歌是诗人才思的凝聚,到了一处境地,才觉得,那也许只是平平话眼前。

再比如,眼前,又何尝不是标准的:波光潋滟晴方好。


瘦西湖,说这是谁留下来的画院?

画图,是在纸上,那么几万里被春风展尽的江南,又算什么呢?

真有石头,把石头的艺术美,把石头的通透与玲珑说尽。


古人多情,因为一双鹤的离去建一座”鹤冢”。曾经,有人居住在如此园林,宠物是一双鹤,日日的看着寒塘鹤影,冷月花魂。也难怪多情。

修竹,绿竹漪漪,曾经诗经,如此君子。

他们是欧阳修,是苏东坡,是师生,是朋友,是不愧堂前竹,堂前柳,堂前松的君子。

平山堂,远山来与此堂平。昔年手中杨柳,如今,几度春风?

扬州,是李白送孟浩然烟花三月去的那一座城,也是欧阳修昔年种柳的那一座,也是苏东坡“仍歌杨柳春风”的那一座的,也是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那一座,也是是东渡之前的鉴真立下志愿的那一座。

扬州,是他们城,也是我们的。就像是历史的,也是现在的。


这座城,在今天,最美的地方,不是在风景区,虽然风景区,真的很美,更在寻常巷陌,街心公园,随处行走坐卧,皆觉人在春风十里,烟花江南。


2018年5月12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太白的这...
    乃英阅读 385评论 3 11
  • 再来扬州,又遇瘦西湖,总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绝句~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中科仁慧普爱阅读 1,442评论 0 5
  • 从春寒料峭的北国出发,越往南走春意愈浓。路上,就是美丽风景,行走,就是走马观花,窗外,就是花团锦簇,小憩,就是沐浴...
    山水依情阅读 531评论 0 1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烟花三月,乘着和暖的春风前...
    湛蓝的天空2019阅读 834评论 1 18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时候最早知道扬州这个地方就是因为李白这首...
    烟霞浪子阅读 1,033评论 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