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叙事为专业成长留痕
2017年10月15日(上)
你平日做科研吗?――一个高大上的话题开门见山,在我深感困惑和迷茫的时候,释然了,我们平时所写的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反思,从宽泛的意义上说,都算科研,或者说,是为科研打地基铺好路。
那你平时写教育叙事吗?――写;但没有坚持写。从去年十二月下载“简书”,数字上显示十个月已有22万字,但涉及到教育随笔反思类文字并不多。特别是更加忙碌的工作节奏下,没时间没精力成了我最大的借口,想想最初的信誓旦旦,真是羞愧到汗颜!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坚持写三年的教育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什么是教育叙事?――“四个有”: 有情节,要求生动地写出细节; 有角色,强调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有背景,要求展示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相关性; 有反思,要求通过叙事,揭示故事的内涵和价值。 可写的内容也很宽泛,可以是课堂上出现的教师未曾预料到的情况;可以是教师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遇到障碍;可以是教师的权威受到来自学生的挑战;还可以是特定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机智得到施展;当然还可以写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如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和“管理叙事”,称为“生活叙事”,只要是和教育教学相关,都可以付诸笔下,思于笔端,情于纸上。
随笔,顾名思义,是随手笔录之意。它可以“随便”,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稍纵即逝的想法,及时捕捉、记录下来。 它可以“随心”,随心所欲,形式灵活,有感而发,不必循规蹈矩,不必鸿篇巨制。用随笔的形式把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记录下来,以总结教学的成败,分析原因,研究改进的措施。
内容宽泛,要求随心,这样的叙事随笔我们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信手拈来,随心而记?有许多老师就开始苦恼“我没有写作的能力和习惯” 。能力从何而来?1.要勤于学,“挤”时间,“逼”自己,让读书成为兴趣,成为习惯,成为生活,成为你随笔叙事的源泉底气。2.要敏于事,对教育教学生活中的事有一颗敏感的心,有记录的冲动,有不记录就对不住自己的愧疚。3.要善于思,思出深刻的教育意义、规律、理念,思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那一层境界。
我要求学生能坚持写日记,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和享受,做老师又何尝不应该这样?能将文字真正“内化”成生活,把读书、写作当成教师成长的双翼,当成学生仰望学习的榜样,当成浸润生命的源泉。
在“勤”学习中成长,在“多”研究中成熟,在“多”反思中提升,在“再”实践中成功。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常态化。
愿文字无声,润泽生命!!
有效作文为孩子的远方插上羽翼
2017年10月15日(下)
什么东西,是时代继承的最好方式?我想说,唯有文字。我的朋友圈里,大概有200多人,有家人有朋友,有同事有家长,也有我的学生。对不起,我会悄悄的设置一个朋友圈限制,屏蔽掉微商产品宣传、屏蔽掉无病呻吟负能量、屏蔽掉转发复制晒照片。我出去旅游了,晒几张照片炫一下。对不起,这些照片随便网上立搜,我用不着羡慕嫉妒恨;但如果你写的是游记是随笔是你独特的体验,我一定要打开钻进去“身临其境”过把瘾。相信许多人,也同我一样有这种嗜文字的偏好。可是我想问的是,这样的文字,多么?我上上一届的学生已经走进了大学校园,可怜的是我也很少看到他们用文字记载的青春痕迹?呜呼哀哉,这是时代的悲哀,究其源,算不算教育的悲哀?
书归正传。新乡市第一中学的赵莹老师分享的讲座《有效作文分解式训练教学策略》,给我们送来了秘籍真经。
先静下来想一想,什么样的作文可以称之为“好作文”?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是瞻,还是文从字顺文采斐然?赵莹老师的标准很简单,却能一语中的――1.描述真实的内容2.抒发真挚的感情3.表达正确的观点。
什么样的作文课是有效的?先来反观一下我们平时的作文课是怎么样的原生态:布置题目(或许还正是课本上写作的参考题目的拿来主义),作文指导(就是给出自己的写作素材写作思路的参考),范文朗读(只是读,未必有亮点美点点评赏析),放招写吧(一节课速成)。自问一下我们有没有7―9年级的作文训练的专项和梯度,阶段和系统,方法和策略?听听赵莹老师的指导:一、重视一个理念 ——欲立言,先立人,利用做班主任的优势把写作训练常态化 ,这是解决“态度问题”,具体做法是:(1)把握好“做人”与“作文”的关系(2)激活好学生内心敏感的“情弦”(3)培养好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变“要 我写”为“我要写”。 (二)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的源泉 ,这是解决“内容问题”。具体做法一:将成长经历化为写作素材,如班级新闻播报 、诚信记录、小组日记、班级周报、班级诗社等。具体做法二:帮助学生拓宽写作思路。材料的来源: (1)自己的生活→他人的生活→社会 (2)教材中的素材→课外的摘录→各种媒体 选材的范围: 选材的方法:积累→加工→活用 。具体做法三(1)大作文有意布置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取材。 (2)课内材料的变通问题 (3)课外积累材料的活用问题 (4)老材料新用的问题 (5)一材多用的问题 (6)有关材料积累的历程。就记叙文写作教学我们可以“三步走 ” (1)如何指导学生叙事? (2)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3)如何指导学生综合应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作较复杂的记叙文?
赵莹老师是一线的教师,她所有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巧都源于她扎实而善于反思实践的教学。而她30多年的教学,仿佛就是一个智慧的番多拉盒子,随口都可以抖搂出一条锦囊妙计。我们不妨先拿一个锦囊“依葫芦画瓢”吧――写小组循环日记。六到八人的小组,公用一个日记本,每人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以“故事发生在___(我们小组、班级、餐厅、寝室、嘘,卫生间)”开头,先打草稿再誊写(主要是强调书写整洁),字数600字,可以有图文匹配的插图,三年后装订成书,成为最好的青春见证,毕业留念。
其实所有的写作的技巧策略,都应基于阅读。大量阅读,读写结合。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素养,积淀我们的文字底蕴,在读中赏,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当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文字爱上墨香的时候,作文就会成为情感的自然流泻,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是如此;盛唐时期,诗歌繁华,许多人都可以信口成章,大概也如此;我女儿的作文可圈点之处很多,问我是不是做了指导,答曰,她嗜书何须指导,大概也是如此。
说到底,所谓“作文难教,作文难写”,都是基于阅读少、感悟浅;做生活的有心人,用阅读浸润生活,让写作记录生活,让文字丰盈生活,读着写着走着,“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慨乎言之,乐无穷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