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扇贝看到这一期的“宝藏同学”,讲的是一个打工挣学费的普通本科生的故事。在结尾的地方,这个大三的学生写到自己终于理解了小时候背的古文“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不会为自己的贫穷而感到悲伤,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
我悚然一惊。就是那种闪电“啪”一下在脑子里劈下来的感觉。
我初中的时候非常不喜欢《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这篇课文,我觉得它读起来很拗口,而且文章很寒酸,跟气势磅礴的《岳阳楼记》之类很不一样。再加上这么难读的一篇文章竟然还要全文背诵,让我更加不喜欢它了。
我在高中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知道宋濂是明初的大官,但是对他还是没有很多好感,毕竟宋濂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努力做事的故事并没有在书里写到,我印象里一直觉得宋濂这人非常迂腐。
直到最近,我在看一个改写明初历史的小说,才意识到宋濂有多么难得,他根本不是什么迂腐之人,他们这些浙东文人都是最离经叛道的,讲究经世致用,披着一层程朱理学的皮,实际上是最实用主义的人,试想一下,能为“开局一只碗”的朱元璋当文臣的大儒能是什么迂腐之人吗?
然后我百度了《送东阳马生序》,原来课文节选是节选了前半篇,后半篇讲的是宋濂现在当大官了以及对小辈读书人的劝告。我不得不说,后半篇读起来还是很有气势的,是我喜欢的类型。原来不是宋濂的问题,是课文节选的时候没有节选好!都怪课文。
好吧,最后说回到“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它对我来说更有激励作用的是宋濂最后真的功成名就、当了大官。不要看一个人的起点在哪里,要看他最后走到了哪里。有了这样的好榜样,我更加深刻地不需要羡慕身边其他人的家庭背景,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之前已经想明白了这一点,但是今天读到这段话,加深了我这个认知。
像颜回一样,只是单纯追求真理、不在乎追求真理之路上能够带来的功名利禄的人,终究是少数。我必须承认我并不是这样的人。也许我今天这个想法有点世俗,必须意识到宋濂功成名就了才会更加理解宋濂的劝告,但是只要能认识到一些就是进步。
当然,我非常后悔没有早一点看完《送东阳马生序》全文,被课本带来的偏见耽误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