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关遇龙和朱万明当盐驮子,返程路过白沙打尖村时,二人又饥又累,坐在一卖浆面条的地摊上吃饭。二人刚坐下,一声“卖绿豆浆面条儿”的吆喝声传来,声音脆亮响盖闹市。关遇龙、朱万明二人的疲惫一下子被吆喝声驱赶跑了。二人端详这个叫喊的孩童,十二、三岁的光景,而且英俊清秀,认为是一个唱曲子的好料,于是就鼓励他学唱曲子。这个少年就是日后曲子界大名鼎鼎的“洛阳迷”朱天水。
朱天水(1909——1938)艺名“香水”,绰号“洛阳迷”。伊川白沙人。关云龙、朱万明慧眼识英才,引导朱天水下走上了曲子之路。此后,关遇龙、朱万明每到洛阳必到白沙打尖村见天水,关心他学曲子的事儿,朱天水也到汝州去跟朱万明学跷曲。后来1929年曲子登台演出后,朱天水应邀到关遇龙的同乐社搭班演出。在临汝镇对戏演出中,朱天水与朱六来、朱双奇等合演《蓝桥会》一举轰动,随之邀戏红帖纷至沓来,接着关云龙、朱万明带他进人洛阳南关戏楼演出,对败了赫赫有名的一京剧班班,堪称红极一时。随后,关云龙、朱万明带他到河南舞台对戏演出,对败了一梆子班,被列为曲剧界“上八仙”之首(另外七位是朱六来、李九常、朱双奇、张五魁、周富须、秦中胥、李永智)。1933年,关遇龙、朱万明带他随旧军队下江西、福建等外省演出,在异乡的土地上被捧得大红大紫。可惜的是朱天水沾染上吸烟恶习患病后,不得不离开同乐社走下舞台治病。关遇龙征得同乐社玩友同意,从份子帐中提取一些钱送给天水治病。朱天水病故三年后,关遇龙还经常到他家给天水送身份(工资)。
朱天水嗓音好,高低音、真假声结合自然。音色纯净,宛若女腔。又得京剧名须生孙盛甫指教,嗓音运用更为巧妙,唱腔愈加柔媚,无论演悲剧、喜剧,皆为观众喜闻乐见。他饰演青衣、闺门旦,集民间闺秀美姿俏态于一身,细腻逼真,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创造了洛阳曲子旦行的最初表演形式,被列为曲剧界“上八仙”之首(另外七位是朱六来、李九常、朱双奇、张五魁、周富须、秦中胥、李永智)。在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民间流传着“要得美,看‘香水’”;“要论真出奇,还是‘洛阳迷’”等赞誉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