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所处的教育行业出现了大变动,某天看着一个小号,搏眼球说暑假机构不让上课,接着眼睁睁看到另一个营销号为了博热度快速转发传播,搞了个大新闻。
转眼间,第二个号由于受众更广,搞了个大新闻,甚至引发了股市大崩,教育股受挫。接着某途裁员,停信息流等新闻迭出。
好多营销号信誓旦旦的说,在线教育寒冬来了。
其实,在线教育的寒冬早就来临了,这次政策改革也不过是把一些事情摆在了明面。
就像是年前,尚不成熟的在线教育被疫情强行催了熟,蜂拥而至的资本都来哄抢教育的这块肉,总想着这是一个风口。是啊,风口上猪都能风的起来,那就砸钱呗。
去年的一年,感觉接到过很多机构的营销电话,他们无处不在的推销着免费的课程,都是说老师如何,而不问孩子如何?
其实,真正了解k12,思考着教育的一些问题以后,才发现,最奢侈的教育不是清北名师,反而是因材施教。而在线教育的名师永远解决不了家长的近火,也解不了远忧。他们没有办法解决真正的教育难题,也帮家长过不了眼前的关,所以他们永远用着最标准的话术最流利的嘴皮子煽动家长的焦虑来报班。
但是老师教学生其实就是个单向沟通,甚至说,老师教的再好,但是学生也不一定会接受,这个事件,不是所有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我蹲过在线教育的社群,他们将用户引导来引导去,将人群在做不断的细分,挑出最茁壮的韭菜,转化掉他,但是却没有倾听过韭菜的真实需求。
我想起以前问过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社群没有粘性,做粘性,产生信任度再做转化不是很重要的事吗?
答,我要考虑的事情很多。这个不是我的优先级。
但是不倾听用户,了解需求,该如何推出产品那?
所以,不成熟的在线教育,其实年前,就已经开始步入寒冬。投资者才发现,教育里面,复制互联网的内容,公式,方法论但是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不成熟的产品,没有解决问题,就注定会被用户抛弃。人虽然在量化标准里面,是韭菜,但是人是有想法的。在线教育如果开始就没有教育的初心,那么怎么可能和用户有心灵共鸣而携手共赢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