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现在中班开始学习拼音汉字,需要自己练习写字,有时孩子会有明显的畏难情绪而不愿意学习。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掌握所学到的拼音 汉字,我会主动告诉妈妈这方面上学时没有学标准,会影响他正确掌握知识,需要他教我,于是孩子很乐意的读给我听,教我正确的握笔姿势,我也会读给他听,他时不时的帮我纠正,偶尔也会有板有眼的批评我一下。
中班小朋友面对学习语言,正确握笔这些事难免有畏难情绪,当我感受到他的需要时,我很快同理了他的感受和需要,通过袒露自己的不足从而很好的达成共识,帮助他找到学习的乐趣,整个过程看似我在坦露自己的脆弱,实际上我也在掌控他学习。
这让我想到【非暴力沟通】第七章的一段内容,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连结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和需要,有时表达它们并不容易。然而,同理心让我们能触碰彼此共通的人性,我们的自我表达也会变得更容易些。我们越是能够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相连,就越不害怕袒露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展现内心的脆弱,往往是因为我们想要显得“强悍”,害怕失去权威感和掌控感。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连结彼此内心深处的感受和需要,同理心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表达出来,当两者对话时,如果表达的内容可以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联系在一起,就不怕袒露自己的不足,因为我们知道袒露自己是为了更好的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相连。
生活中处处需要同理心,一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