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换一种想法,或许你的人生会大不同

人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呢?人和人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持续进步,而有的人却一直原地踏步呢?

我最近读的《终身成长》这本书让我找到了问题答案。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她的著作《自我理论:它们如何影响动机、人格与发展》被世界教育联谊会选为年度好书。她还经常为《纽约客》《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波士顿环球报》撰写文章,也曾登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今天》和美国广播公司的《20/20》等新闻节目。


本书是关于成长类的书籍,这本书会让思维发生根本的改变,同时也是一本实用类书籍,让成长型思维可以用到生活中各个方面,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本文主要从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看待问题的区别,要养成成长型思维的原因,和养成成长型思维的方法这三部分来写。

01.固定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看待问题的区别

固定性思维模式者不会接受未来的完美,他们必须现在就达到完美,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

但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成功意味着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固定性思维模式者只会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有兴趣,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高度关注可以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仅仅寻求挑战,还会在挑战中成长。挑战越大,他们的成长空间就越大。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的冠军:他们认为成功是天赋的代名词,如果通过了努力则证明自己的能力低下,他们为此而觉得难堪。然而,他们又承受不了挫败,不知如何去面对,只会大发脾气,摔砸东西,拿别人撒火,把失败归结干其他因素,不会从自身找手病,这是思维模式的结果。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天赋只是起点,人的才智通过没炼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的更好。

02.养成成长型思维的重要原因

哥伦布说:天才,就是别人认为毫无价值的不毛之地,你却能挖掘出黄金和甘泉来。

那天赋又是什么呢?

天赋指的就是每个人的长处,这种长处也称为特长,哪方面是特长每个人都不同。比如有的人身体好力气大,这是一种天赋,有的人在艺术文学或者数理化方面有特长,这也是一种天赋。

天才还是很少的,普通人要想在某一个领域获得成功,只有通过努力和训练来改善,从而越来越强。

比如迈克尔乔丹,他不是一个天才,而是最努力的运动员,他曾在高中时被校队淘汰但却一直坚持好好训练,不断弥补自己的弱点,从而越来越成功。


拿我自己来说,我一开始学写一篇文章,耗时长,逻辑不清晰,写的很差,但我没有放弃,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和方法总结后,现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一篇脉络清晰的文章。

书中的杰西乔依娜柯西在最后一次参加世锦赛时哮发作,让她无缘7项全能赛。而在最后的跳远比赛中,前五跳她并未参加,而在第6条让她赢得了一枚铜牌,第6跳的力量源于这些年的痛苦结合,她把痛苦转变为强有力的爆发她身上同样展现出一个英雄具备的全部特质:失落,接近失败的脆弱,之后起死回生,最终赢得胜利。

对于成长型思维的人来说成功来源于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

面对挫折可以给人动力,它是一记警钟,告诉我们很多这也是冠军应有的思维。他们之所以能持续成功,他们了解他们的比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知道自己如何得到想要的。

03.养成成长型思维的方法

要将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作者教给我们三个步骤:接受、观察、教育。通过一步步化解,逐渐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首先是接受,接受我们存在的固定思维模式。

其次是观察,观察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固定思维模式的。

比如,当你面临巨大挑战时,固定思维模式可能会出现:也许我没那么大能力,我做不了。

或者,当你在某个值得自豪的领域里,遇到比你优秀得多的伙伴,固定思维模式可能会出现:你永远不可能和这个人一样优秀。


最后,教育,当发现固定思维模式出现影响,及时警醒,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教。

第一步:制定可实行的具体计划。

你的预期目标是什么?在哪里实行?怎样执行?需要考虑哪些具体细节?

比如:写作如何制定计划

1.这项技能是否有变现的机会?

2.学习方式是网课还是面授实体课程,学习地点的交通是否方便。

3.为了有效利用时间,是用周末时间还是碎片化时间?每天具体的学习时间是多长?


第二步:行动起来一切皆有可能。

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曾指出,虽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不采取行动就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

你想拥有好的结果,就必须先从行动开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计划已经制定好,下一步就是坚持践行和刻意练习。

04.写在最后

当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人的不同反应是造成差距的原因。有的人逃避挑战,有的人喜欢挑战。

保持终身成长的能力,去拥有成长性思维模式吧,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面对挫折和批评能保持平常心,重新定义自己的成功,让自己的格局变得更大。

读这本书的时候,再加上《刻意练习》,那就可以说把学习技巧和不断练习两种绝技合二为一了,一定收获更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