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坐太久,我到楼下透透气。

热、干燥的空气,让花草树木,还有人都不舒服。只有紫薇一枝独秀开着细碎的花。我整个人懒懒的,目光也懒懒的,迈着懒懒的步子朝湖的方向去,刚走了几步,雨“沙沙地”下了起来。这是眼药水,很限量(因为很快雨就停了),只闻到一股土腥味。
人懒是因为心累。眼前飘过一个个为钱奔波的人。

堂哥是个勤劳的人,他快六十了,还在土里刨食吃。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中铁Z局,混得不错,在宝鸡、西安都有住房,按理堂哥可以坐享天伦了,但大儿媳不乐意,几百块钱也斤斤计较;二儿子不成器,干啥啥不成,挣多少花多少,尽管结婚生子了,活得倒像单身,儿子留给父母带,自己逍遥快活。作为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人,不但靠不住儿女,还要抚养孙子。他打短工、种韭菜……,片刻不闲着。

邻居小嫂子,她长得胖胖的,为了生活为了钱,她一阵儿上北京当清洁工,一阵儿在兰州当小贩,一阵儿在镇上苹果园里摘花,一阵儿在椒园里采花椒……,她“扛着一袋面”进进出出,沉甸甸的肉压弯了她的腿,常常闹腿疼。
小年轻艳儿,一月收入四五千,经常掰着指头算发工资的日子,前几天已经断炊了的她,抱着老妈直嚷发红包。

堂姐平平可以安度晚年了吧,可小学毕业就混社会的小儿子总给她挖大坑,去年年底小两口瞒着父母在北京盘了个饭馆开了几天,赔了两万元,她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儿子不争气,儿媳妇耍家一个,要吃好的穿好的,一家人挣钱的少花钱的多,出嫁三个闺女的彩礼钱现在也花得差不多了,只能逼着老头子外出打工。
有稳定工作的小丽可谓月入不菲,但还是紧紧巴巴,家里花钱的地方太多,刚给女儿买辆车,紧接着装修房子送女儿出嫁。也许老百姓的日子就是这样吧,要像鸡儿一样不停地刨食,不然就会饿肚子。
通过观察和用脚趾头算帐,发现生儿子的家庭更缺钱,只一套房就得上百万,更别说迎娶儿媳妇的一应花费。生儿生女是自然现象,不由人选择,如果可以,当然选生女儿了,时代在变,或许若干年后有女儿的家庭又要背负房贷、彩礼……,社会变迁往往让人晕头转向,措手不及。
非常羡慕有钱人,就是那种开豪车、住豪宅、穿名牌、背限量版的主儿,卡上的钱随便刷,对钱没概念,爱啥买啥……,不由让我想起李香,如果真如网上传播的那样,我宁愿受穷,钱要用正当的途径获得,用聪明智慧加勤奋努力去取得。

徒劳无功地想一想,穷就穷吧,健康就好,平安就好,没有马云、潘石屹的智慧就现在的状态走下去完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