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过年,每天家里边都忙,都在准备年货,准备吃的,全是美味,排骨,肉素包子,肉素饺子,可真称得上大鱼大肉,炸鱼,带鱼,无头鱼,鸡鸭鱼肉,羊肉,枣花馍,罗锅(放到冰箱里放到现在,大餐)......太多了,数不胜数,最重要的是吃着好吃,闻着香,看着有食欲。
有的人一到过年就得胖几斤,可我现在只胖肚子,啤酒肚吗?不不不,是缺乏锻炼。去年过年都没在家过,和发小去了昆山,挣了点钱,钱是挣不完,挣多挣少,回家过年,看看爹妈,看看家人[玫瑰][福]
下边是一篇好文章,摘选自《过年》
姑父 好文章供大家阅读:改了几个词语
什么叫过年
过年,就是又过了一年!
过年的气氛在腊月的紧赶慢赶办年货和正月的走亲访友。年的存在要有仪式感,形式上的东西很重要,比如该说的做的不该说的做的该如何说的如何做的都有约定俗成的固式,哪怕平时再大大咧咧口无遮拦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到了过年,大红灯笼一挂新春对联一贴,也得有模有样像那么回事。
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最有人情味,在乎的是礼节,年尤其是,年味是最撩人的,也是最令人神往琢磨的。
过年时,哪怕是彼此问候时千篇一律的吉祥话,都透着一股亲热劲,这是年。上班拼命赶着忙,回家到处张罗着忙,日子基本都是对付,匆忙疾奔的路上累了自己,也忽略了很多的风景,所以要过年,静下来,该吃吃该睡睡,暂时不用愁这想那,这是年的意义,能让辛苦一年的人们暂时停停,感受感受天伦之乐,享受享受吃饱喝足的生活。
这么说年,似乎有点幼稚了,可确实是这么回事,至少在我。
我现在经常唠叨回忆小时候过年,那红火热闹再也难寻。其实,年是孩子的,新衣服新鞋屋前屋后疯跑打闹,孩子们精着呢,过年嘛,图个喜庆,任是不能随便发脾气,大人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大管。这是过年。
年在乡下,在那个物质不算丰富的年代,一进腊月,家人们除了上班时间之外就忙着准备,打豆腐做年粑炸丸子炒瓜子花生收拾家,家人早早罗列出要买的,多少斤肉多少斤白糖、枣、香菇、麻糖、罐头还有烟酒,找一天专门去镇上置办,一切都在隆重中进行,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就得写对联,裁红纸润上墨,数数门联需要几个,福字春字要多少,晾干规整好亲自送上门,邻里的对联足够写两天整,年的味道就扑面而来。
年来了,鞭炮齐鸣,空气里夹裹着腊味,推杯换盏中吃了一家又一家,这才是年,有烟火味。哪怕再累,亲戚间的走动也是不可少的。每个人嘴上都说吃不动喝不动抽不动,但仍然要吃喝抽,这是年,一年就一回,就应该这么过。
如今,大了,来城里了,年味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