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断断续续读完了姚跃林校长的《安静做真实的教育》一书,姚校长是一个教育的实践者,也是一个教育的思想者,在人人抱怨现在越来越多的声音和噪音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时,姚校长却“心怀大的视野”“寻找安静而真实的教育”。
在感叹姚校长理性与智慧之余,我不由想到自己,从教15年整,时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做一个怎样的老师?”工作以来我都认为,好老师应该既“教书”,又“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要重于学高,而‘学’远不只是具体的‘知识’”,直到2009年的那个6月。
2009年的6月,对我来说,是黑色的6月,因为作为班主任的我用心带了整整3年的班级,本以为会有好几个学生能考出高分,考上重点高中,但事实上却一个也没有,我打了一个大大的败仗。家长从原来对我的热情到成绩出来后的不理不睬,学校也透露出对我的失望,来自外界的质疑让我透不过气。更要命的是,我开始怀疑自己原本认定的事,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想,“是我对学生太仁慈吗?是我太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吗?教育书籍上不是常常提倡我们要爱我们的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牵着蜗牛散步”吗?可为什么我用心走进学生的心里,理解热爱我的学生,教他们做事,教他们做人,最终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我是不是错了?真的好成绩才是好老师的代名词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业务能力的提高,学生成绩也有了保障,甚至现在我成为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我有时还是会想起2009年的那个6月,我还是会问自己,“只有教学成绩好,才是好老师吗?难道不需要考虑得到好成绩的方式吗?难道教书比育人更重要吗?”
姚校长在“‘盖棺’未必能论定”章节中说道:“按目前的教育评价方式,学生毕业了,考上大学了,似乎就可以‘论定’了。升学率高,有状元,还能不是好学校,还能不是好老师?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学校、老师在带给学生积极的东西的同时,极有可能带给学生很多消极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暂时还看不出来,或者说暂时还没有觉察到。”看到这里,我豁然开朗,也感触良多。教育对人产生的影响不会马上显现,“但很多时候会在未来成功或失败的学生心目中早早种下了一粒种子”。成绩只是一个显性的短期能看到的数据,而对于我们工作的对象学生而言,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需要好成绩,但不仅仅只需要好成绩,他们更需要成长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需要学习很多书本以外的作为人需要学习的“知识”,因为他们需要成长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真真正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在钻研自身业务,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等的同时,认真想好每一句对学生说的话,真正育人育心。
而真正让我对2009年6月释怀的事发生在2018年的10月3日。这是一个大喜的日子,是我2009届学生小Z结婚的日子,而令我意外的是,当我踏进结婚礼堂的时候,满屋子的学生热情地向我迎来,他们争相和我拥抱,我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我的认可和想念。其中有一个学生对我说了这样几句话——胡老师,很感谢您当年对我的教导!踏上工作岗位以后我才体会到,原来好成绩只是敲门砖,接下来漫长的工作中,需要的不是成绩,而是积极努力工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与人为善、好好说话的情商等,而这些初中我就学到了!
于我而言,“安静,做真实的教育”就是“育人教书”! 我相信,我的教室中会飞出很多未来的超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