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黄氏宗亲群里,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的讣告发在群里,痛悼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逝世,享年99岁。
黄旭华被人们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荣誉,
这样的英雄应该被广为宣传,他们是人民的楷模榜样,是年轻人最该追的星。
今天,痛悼黄旭华院士,我们来熟悉这位祖国脊梁的故事。
黄旭华1924年出生在广东湛江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医生,黄旭华是父母所生的第三个孩子,老三。
在医学世家环境影响下,黄旭华从小就很喜欢医学相关的知识, 父母一生都在治病救人,黄旭华从小的梦想也是子承父业,做一位医生,治病救人。
在黄旭华上初中时,抗日战争爆发,黄家父母积极支持抗日军民,在这样家庭爱国思想的培养熏陶下,黄旭华本人也无比热爱祖国。
抗日战争时期,敌人轰炸机每天轰炸,黄旭华一代年轻人读书就像打游击战一样,在防空警报响起就要停课逃往安全地方,当时国难当头,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安心读书,这样的国难对黄旭华的成长影响很大,他暗暗决心,要强大报效祖国,要学航空造飞机造船,抵御外敌的侵略。改了自己的志向,考大学时候没有选择医学专业,当时,黄旭华接到了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的录取通知, 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因缘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毕业后,黄旭华在上海相关领域好几个单位上过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隐功埋名三十年“
1958年,黄旭华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上级邀请他到北京开会。这次会议就是国家启动核潜艇研发。
当时国家急需核潜艇保卫领海,打破核威胁,但当我们向苏联申请援助时,却被苏联无情拒绝了。
毛主席决定自主研发核潜艇, “ 就是一万年也要把核潜艇研发出来”。
因为核潜艇研发高度机密,上级跟黄旭华说,参加核潜艇研发工作必须隐姓埋名,不能说工作单位工作事情,即使家人也不能透露。
就这样,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几乎没有回过家,父母不知道他在北京做什么工作,父母写信问他工作单位,他一直都保密没有透露。 这也难免引起家人的埋怨,兄弟姐妹说他忘记这个家了忘记养育他的父母了。
直到1987年,《文汇月刊》一篇报告文学, 《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母亲看到这篇文章,里面纪录的黄总设计师以及他夫人李世英,母亲才知道黄总设计师就是他的三儿子黄旭华,母亲召集兄弟姐妹们,说,“ 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谅解” 。
黄旭华和同事们开始研发核潜艇,当时他们手里只有两张模糊的潜艇照片,连潜艇长什么样都靠猜。黄旭华他们毫无怨言,钻在核潜艇的研发上, 他们放弃在上海在北京优越的条件,29人团队到渤海湾某荒岛上开始啃核潜艇这块硬骨头。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下水。 1974年8月1日正式交付,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系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速度之快,震惊世界。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黄旭华在采访时说,他对家人亏欠很多,因为工作高度保密,父亲至死都不知道他这个儿子在北京做什么工作。
“ 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他一直没有向父母透露,自己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
黄旭华的妻子李世英,也是背后的英雄, 默默的付出支持着丈夫的事业。
他们1956年结婚, 结婚不久,1958年,黄旭华就接到上级的邀请参加核潜艇研发工作。
他的妻子李世英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
黄旭华说, “ 没有她的支持,我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黄旭华嫌理发耽误世界浪费时间,李世英就自己买来理发工具,自己给丈夫理发几十年的头发。
为了支持黄旭华的事业,她一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以及抚养孩子长大。
“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黄旭华曾说, 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
痛悼黄旭华院士逝世,黄旭华祖国脊梁们的精神长承,他们的事迹要让更多国人知晓学习,祖国脊梁们是国人最该追的星,学习践行的榜样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