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仅0.7本,相比之下,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0本,我国的年均读书量少得可怜。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大家都相信“读书无用论”?当然不是,从现在听书平台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火爆就足以说明大家对读书还是重视的。而“没时间读书”,“即便买了书,也大多只读一半就放弃”,诸如此类的因素才是妨碍许多人读书的重要原因。
对此,《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的作者赤羽雄二认为很多人认为读书是一件好事,但是漫无目的的读书,这叫被动读书,如果采用被动读书这一方式,很难做到完全理解书中所表达的内容,最终也无法从中获益,如此一来就会慢慢形成读书无用的想法。
《麦肯锡高效精英阅读法》的作者赤羽雄二197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专业,1983年留学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麦肯锡公司工作成为一名咨询师,1990年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推动了很多韩国企业,尤其是LG集团走向了世界。作为一名麦肯锡的咨询师,作者平时工作量大且经常遇到各领域的知识,却依然每个月读10本以上的书,为了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保证阅读时间和效率,他总结了一套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上提高阅读效果的“独家秘笈”,并写成了《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这本书。
《麦肯锡高效精英阅读法》一书加上序章总共有六章内容,介绍了一套实操性很强的读书方法,从选书到规划阅读时间,再到牢记书中的知识点,展开实际行动,涵盖了读书过程中所有的关键点,从而实现由被动读书向主动读书的转变。
一.如何合理规划阅读时间
现代社会每天都是高速运转,学生忙着上课写作业,成年人忙着上班挣钱,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忙碌,工作学习一整天之后就只想在家里躺尸刷手机了,读书就先搁置一边,如此无限期的拖延,就越来越不想看书了。那么如何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出时间来读书呢?
1.转变读书观念:将读书的优先顺序提前
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自己对读书的看法,之所以没有时间看书的根本原因是对书籍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读书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但是如今我们阅读的书籍以非虚构类书籍为主,而不是小说散文一类。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掌握大量有效信息,上网虽然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却远不如一本书的信息更系统,更有深度。比如想要学习办公软件的操作,与其在网上东看一篇教程,西看一篇,不如买一本相关专家写的书籍好好吃透知识点并实践操作。因此,赤羽雄二在《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中这样写道:“若想要生存,工作,不断成长,就必须要坚持读书。把读书放在一个积极且必须的位置上,这就是‘主动阅读’。”
2.将读书纳入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之一
在转变读书观念,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之后,就应该每天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一日三餐,工作学习那样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在做时间规划时就应当为读书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有整块的时间最好,没有的话是不是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这些都应该提前考虑清楚。
3.培养适合自己的读书习惯并坚持
每个人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各不相同,学生每年都有两个暑假,每周都有两天的周末时间,这些时间就可以集中精力大量阅读,而上班族可能朝九晚五,可以考虑下班后阅读一小时再“下班”,宝妈则需要照顾宝宝,阅读时间则最好放在宝宝睡觉之后。当然,还有的喜欢纸质书,有的人喜欢电子书,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准适合自己的读书习惯并坚持下去。
二.如何牢记书中内容
在繁忙的生活中能抽出时间阅读后就会面对第二个问题:读了之后记不住怎么办?别急,针对这个问题,赤羽雄二也提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1.读书前——明确读书目的
前段时间给一个初二的男生补习英语,他不认识音标不会读单词,却能够脱口而出“蜘蛛spider”的正确读法,因为他喜欢电影《蜘蛛侠》,对这个单词留下了深刻印象。读书也是同样,当我们对一本书抱有极大的兴趣时阅读的过程中会下意识的记住很多东西,并且记得很牢,因此选书的时候要尽量选自己感兴趣的书,在开始阅读前明确两个问题:“我想从这本书中学到些什么”,以及“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用这两个问题来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读书时——不记笔记不重读不玩手机
相信很多人在上网查询阅读方法时都看到过要记笔记这一条,但是这一步不应该在阅读时进行,阅读时最好能够一鼓作气,如果中间暂停下来去做笔记思路会被打断 ,得不偿失。同时,集中精力阅读一本书也要求我们一鼓作气,不要回头重读,使大脑保持高速运转,手机最好也设置成静音模式或者关机,否则手机的声响也会打断思路。
3.读书后——立即整理笔记
作者赤羽雄二认为,边读边记笔记的方法过去耗费时间,相比之下,他更推荐刚读完书后立即用几页纸整理要点的方法。这个方法其实是他在自己的另一本书《零秒思考》中介绍的用A4纸归纳要点的方法。简单来说,首先将A4纸横放,左上角写主题,右上角写日期,每页写4到6行,每行写20到30个字,在一分钟内将想到的事情全部写在纸上。
三.如何将书中内容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读书是否有用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何将读过的书中内容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赤羽雄二也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1.输出大于输入
大家都知道并认可“读书是一件好事”,然而一味的埋头苦读也不好,要想达到“通过阅读改变自己”这个目标,输出必须大于输入,或者说至少两者平衡,遗憾的是,很多人能够保证持续输入就不错了,输出简直就是奢侈。行胜于言,想要看到改变是需要行动来支撑的,对于读书而言,首先规定阅读时间和阅读量,过多过少都有害,其次用更多的时间进行输出,输出分两种——说出来和写出来。可以口头复述给比人听,做一次演讲,写写书评,读后感之类的。
2.在“读书档案”上写明目标,付诸行动
赤羽雄二建议读者每读完一本书,就要写一篇“读书档案”,读过每本书后自己会有哪些新发现,行动上会有哪些变化都要记录下来并确认推进到何种程度。
“读书档案”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阅读的目的,可以在阅读前就写下目的,第二部分其实就是读后感,写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第三部分要写行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有看得见的提高。第四部分是用来检验行动效果的,定一个短期的目标,看看三个月后这么做了会有什么改变。
3.半年后重新阅读
一本优秀的书,本身就具有促进人行动的魔力,尤其是那些经典著作,经典著作重读多少次都不为过,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也值得。有些不是很经典的书,如果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已经在书上做好标记,划过重点,记过笔记,那么直接阅读笔记精华部分即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事皆是这样,读书也不例外。在碎片化信息泛滥的当今社会,读书需要讲求正确的打开方式,有些人阅读量不大却收获很多,有些人读了很多却依然没有感觉到有多少提升,这时需要反省自己的读书方法是否正确,而不是来一句“读书无用”。读书不一定能成为成功人士,但绝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是爱读书且阅读量非常大的人,日本作家赤羽雄二的这本《麦肯锡高效精英阅读法》讲述的就是一位在麦肯锡工作的成功人士平时是如何保质保量的高效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