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文
高干割据并州反叛。
前河东太守王邑被朝廷征召,河东属吏卫固范先打着请求王邑留任的旗号却背地里和高干勾勾搭搭。
曹操拜杜畿为河东太守,卫固等人阻断了交通,让杜畿不能渡河上任。
有人说,这种情况必须派重兵才能解决问题。杜畿说:“河东有三万户百姓,并不是都想反叛朝廷。如果现在大兵压境,百姓们必然因为害怕而听从卫固。卫固等人大权在握,必然死战到底。如果出兵不能胜,那就尴尬了;就算出兵胜了,那河东也会变得残破不堪。我单车径直到河东,出其不意。卫固这个人虽然有些谋略但是少有决断,必然会和我虚以委蛇。而我则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够想到办法控制他们。”所以杜畿走小路从郖津渡过河。
范先想杀掉杜畿,卫固说:“杀了他有什么好处呢?只是增加恶名而已,他完全在我们的控制之下。”于是卫固就认杜畿为河东太守。
杜畿对卫固范先说:“您二位都是河东最有名望的人,我在河东就只能仰仗二位了。我们虽然职位不同,但是却在一条船上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大事就咱们仨商量着来吧。”杜畿就认为卫固为都督,让他代理副太守。河东三千人马,让范先率领。
卫固等人都很高兴,虽然表现上尊重杜畿,但是心里却不拿他当回事。
卫固打算大肆征兵,杜畿非常担心,对卫固说:“如果要做大事就不能轻易的动用民力,现在如果您要大肆征兵就会惊扰百姓,不如慢慢地雇佣士兵。”卫固觉得杜畿说的很对,就按杜畿说的做了。
募兵的命令下了以后十几天才完成,而且手下的将领都在吃空饷,实际募集的士兵也不多。
杜畿就又对卫固说:“想家是人之常情,你可以将手下官员士兵分批放假,想用的时候随时让他们回来就是了。”卫固害怕违逆了众人的心意,又答应了。
当时支持杜畿的人都在职,被杜畿收服;而支持卫固的人都已经放假赋闲在家。
正赶上高干到了護泽,上党的几个城池的县官被杀了,弘农的郡守被抓了起来。卫固等人秘密调兵,但是没有兵。
杜畿知道下辖的几个县都和自己一条心,于是率数十骑兵到张辟防御,当地的军民多帮助杜畿守城。
只十天,杜畿麾下就聚集了四千余人。卫固等伙同高干一起攻打杜畿,攻不下来。去周边县城掠夺,也没有什么收获。
等到曹操大兵一道,高干败走,卫固等人伏诛,其余的部众全部被赦免。
原文
高干举并州反。
前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掾卫固、范先以请邑为名,实与干通谋。
曹操拜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以兵绝陕津,畿不得渡。
或谓宜须大兵,畿曰:“河东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为难未已;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边批:谁省念及此?]吾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为人多计而无断,[边批:贼已在掌中。]必伪受吾,得居郡一月,以计縻之,足矣。”遂诡道从郖津渡。
范先欲杀畿,固曰:“杀之何益?徒有恶名,且制之在我。”
遂奉之,畿谓固、先曰:“卫、范,河东之望也,吾仰成而已。然君臣有定义,成败同之,大事当共平议。”
以固为都督,行丞事,将校吏兵三千余人,皆范先督之。[边批:使之不疑。]
固等喜,虽阳事畿,不以为意。
固欲大发兵,畿患之,说固曰:“夫欲为非常之事,不可动众心,今大发兵众,必扰;不如徐以赀募兵。”固以为然,从之。
调发数十日乃定,诸将贪多应募而少遣兵,又入喻固等曰:“人情顾家,诸将掾吏可分遣休息,急缓召之不难。”固等恶逆众心,又从之。
时善人在外,阴为己援;恶人分散,各还其家,则众离矣。
会高干入護泽,上党诸县杀长吏,弘农执郡守,固等密调兵。
未至,畿知诸县附己,因出单将数十骑,赴张辟拒守,吏民多举城助畿者。
比数十日,得四千馀人。
固等与干、晟共攻畿,不下,略诸县,无所得,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
补
高干,东汉末年将领,袁绍的外甥。袁绍败亡以后投降曹操,仍旧经营并州,后起兵反曹,兵败身死。
王邑,东汉末年河东太守,深得河东官民爱戴。
掾(yuan,四声,愿),副职或者官署属吏。
杜畿(ji,三声,几),三国时期的曹魏大臣,深受荀彧重视。曹操把杜畿比成萧何寇恂。
卫固、范先,河东属吏,被杜畿称为“河东之望”。算是河东本地的地头蛇。
縻(mi,二声,迷),捆,拴,控制。
感
果然,高手和低手之间的区别。
杜畿单骑进河东,在河东地头蛇卫固等人的眼皮底下,直接颠覆了河东的格局,而地头蛇卫固却毫不知情。
然而这还不是最恐怖的。
最恐怖的是,杜畿在单骑进河东以前,就已经算计清楚了,“固为人多计而无断”。 杜畿身在虎穴一个月,虎穴就改姓了。
这最关键的,没记载啊。
这玩意就和史书里面经常出现的“破之”一样,tmd到底是怎么破的啊。
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