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里的清晨来的格外早,公鸡拼了命的在啼叫,鸟儿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唱着交响乐,谁家的水牛在屋后的草坡上憨厚而低沉的哼着。木框雕刻的窗棂静静的开着,初秋的阳光淡淡的洒进房间,一起进来的,还有厨房里正在熬着的粥的清香。
在这村里,晨起梳洗罢,总喜欢先游荡一会。许是早晨的村庄总有一种新生的沐浴着阳光的,甚至还带着露珠的美。十月还算不得深秋,也只有清晨和夜晚才有点微凉。你以为你起的算早了,却不知院子外面的广场上已经整整齐齐的晒着一片片金黄的稻谷了。老人们弯着腰一遍遍的扒着谷子,熟练而轻柔。那动作,像极了小时候冬天我们趴在妈妈怀里晒太阳,妈妈用手指轻轻的梳理着我们的发丝。金色的阳光洒在金黄的稻谷上,折射着丰收带来的快乐的光芒。
这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少数民族村寨,迄今为止人们都依然居住在石头砌成的房子里。房子的外墙都是石片,很多人家房子里面的墙壁也还是石头,保持着这古老建筑最原始的样子。除了外墙,连屋顶也都是用薄薄的切平了的青灰色的石片盖起来。有些人家的门窗倒是和苗族村寨相似,都是以木头来建造。红褐色的木头,给原本坚硬冰冷的房子平添了几分温暖和柔和。
你若以为这个村落仅仅就是那些石头建筑的房子,辛勤劳作,与世隔绝的老人们,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有幸见证她的春夏秋,无论哪个季节来,迎接你的,永远是随处可见的花盆里的、墙角里倔强绽放的花朵。村子里种的最多的要数梨树和樱桃树,还有星星点点的桃树。三月末,你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为何有这样一个地方,人们可以安详自在的活着,风起花香满衣,雨来落英缤纷。家家户户院墙上,窗棂下,无不爬满藤蔓,绿意盎然。即便是秋天,也还有三角梅,小雏菊,格桑花,喇叭花,或是其他的叫不出名的野花悠然的在风中摇曳。这个和繁华保持着最恰当距离的古老村庄,不会使我们太难到达,但又可以让我们放下“我”,找回心。
人们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还富足。来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不难相信这些老人为什么不愿出去。村落四面环山,但山和山之间也有平地,正是这些平地里的庄稼一年一年的养育着这里的人们。这正是丰收的季节,田地里都是忙碌的农民们,说都是,其实也不过零星的几个人罢了。还没来得及收割的稻谷,麦穗压弯了腰,一阵秋风,麦浪起伏。
养育着他们的,不止是地里的稻谷,马铃薯,玉米等,还有那条像玉带一样环绕着村庄的碧绿的梭罗河。河水清澈,长年流淌。悠悠不尽的河水静静地抚慰着这片土地,聆听他们的故事,见证世代更迭。梭罗河上像脊背一样挺立的梭罗桥痕迹斑驳,承载着古往今来世世代代村庄里的人。他们从这里去耕种,从这里回家,在这里等待心爱的姑娘,在这里送孩子去向远方。
白天劳作的辛苦,在夜幕里,有月色,星光自可以抚平。月亮总在树梢上慢慢升起,到枝头,到屋顶。暮霭沉沉的星辉下,披一件外套,三五个老人便聚在树下的花坛边,听听戏曲,唠唠家常。这便是一天里最为悠闲的时光了。
奔波的心和不停歇的双脚,在每一次来到这里,总要驻足。哪怕是正午时分走在村里的小径上,家家升起炊烟,我正好路过时,村民们总是很熟悉的和我打招呼说要回家吃饭了吧!那一刻,我觉得阳光那样暖,那样熟悉!
这样的一砖一瓦,一日光景,就像是开在墙角的太阳花,再平凡不过。因为平凡,所以安宁,因为平凡,得以快乐。